首页 1979黄金时代最新章节 - 睡觉会变白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79章 黎明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879章 黎明之前

「好的,我听明白了。」

「关乎我的人生大事,职业抉择,我想我需要几天时间考虑……呃,顺便问一下如果我拒绝了,你们还会买我的剧本麽?」

「OK!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音像店里,昆汀用颤抖的声音装着不太成功的逼,他努力想淡定一些,可惜实在做不到。当放下电话那一刻,连手都开始抖。

「哈哈哈!」

「嗷呜!」

正在挑选录像带的顾客吓一跳,只见一个头顶冒热气的大猩猩跳了出来,对自己狂喷口水:

「老兄,你一定不知道我在接谁的电话!哈哈,我要去正式的电影公司入职了,我终于要离开这倒霉的音像店,要知道我连法式油封鸭都舍不得吃……当然这家店培养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里!」

「陈先生一定会给我机会的!我会写更多的剧本,哦不!」

昆汀的眼睛刹那间放出光芒:「我要做导演,我一定会拍出伟大的作品!」

……

陈奇临走前敲定了昆汀的未来,敲定了简方达的档期。

《人在纽约》有条不紊的展开,《贱女孩》却快杀青了,王晶不是盖的。而眼下已经进入五月份,就在陈奇回港之时,台湾也有一场风暴在酝酿着。

…………

香港。

历史上,今年是港片很辉煌的一年。

首先,没有一部进口电影进入年度票房top10;其次,前十名的票房全部破了2千万。这固然与票价上涨有关,却也意味着港片进入盛世。

公认的港片黄金十年,即1986-1996年。

今年呢,程龙的《龙兄虎弟》还在,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左派《八星报喜》。此外程龙还有一部《A计划续集》放在暑期档,林岭东的《监狱风云》放在了年尾。

《英雄本色》大换血,票房没有原版高,但也达到了2千万,依然拍了《英雄本色2》。

梁佳辉和锺楚虹演了《秋天的童话》。

陈奇81年征战香港,如今已经变成自己的大后方了,除了程龙和洪金保还扭扭捏捏,各路精英和资源随他取用,成为进军美国的坚实基础。

他从纽约回来,马上去找傅奇。

傅奇道:「姜思璋那边都准备好了,在母亲节当天上街!」

「多少人?」

「四五百!」

「少了点吧?」陈奇皱眉。

「他们第一次集体性的公开发声,也是想试试水。这次如果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下次会更多,下下次更多,一个月搞一次活动,直到台湾政府开放为止。」

傅奇笑道:「说起来你的歌挺好,通俗上口,容易学,很符合老兵的特质。」

「集会唱歌不能文绉绉的,发专辑可以文绉绉的,可惜时间太仓促,不然我有好多创作灵感。对了,您怎麽把歌送过去的?」

「我找的向氏兄弟!」

「噗!」

陈奇乐了,道:「向氏兄弟这麽快就两面三刀了?他们不是跟着什麽【反左派联盟】混麽?」

「不挣钱的!全港的优秀资源都在我们这边,在金钱面前,立场算什麽?」

「唉,果党优良传统啊!」

都说向氏兄弟在97后洗白上岸,其实人家早早就两面三刀了。比如周星驰91年的《上海滩赌圣》,众所周知有两个版本,一版巩俐是女主,一版方季惟是女主。

巩俐是大陆人,方季惟是台湾人。

丝滑的很。

陈奇和傅奇研究一番,能给的都给了,还是得看老兵们的战斗力。香港这边就是在舆论上摇旗呐喊,向台湾施压。

………………

台北。

今天是母亲节。

母亲节是美国最早设立的,随后各国纷纷效仿,包括港台地区。而大陆母亲节的概念,便是从港台传入——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都是改开之后从港台过来的。

凌晨时分,天蒙蒙亮。

若在往日,张德山的馒头店已经开门了,准保能看见他忙前忙后蒸馒头的身影。而今天的店门却紧闭,张德山骑着自行车,趁着半明半暗的天光来到了高炳涵家里。

等了一会,陆续进来好多人,挤得满满当当。

有菏泽的,有非菏泽的,但都是山东籍的老乡。

气氛沉闷丶严肃,还有点惶恐。这让一些人想起了在部队打仗的日子,也是这样担惊受怕,高炳涵做着最后的思想动员,道:

「以前是我们菏泽老乡自己聚会,现在【探亲促进会】成立了,我们代表的是整个老兵群体,要完成的是几十万兄弟姐妹回家的夙愿!

为了这次活动大家付出了不少辛苦,我没什麽可说的,一切按照计划行事。」

「如果今天成了,下次我们就有底气做的更大,我们搞万人大集会!让政府看看我们的决心!」

「……」

一片沉默中,张德山攥着拳头先喊了一嗓子:「咱们一定能回家!」

「一定能回家!」

「回家!!」

……

另一处。

姜思璋也组织着一帮人。

「传单备好了麽?」

「衬衫都穿上!」

「标语标语!」

「大家不要害怕,今天有几百个兄弟跟我们一起战斗,我们沉默了40年,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场外也有人支持我们,都在为我们加油!」

「反对党那帮人靠得住麽?他们会不会把我们卖了?」有人怀疑。

「现阶段,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他们肯定会帮忙的。」

姜思璋也紧张的不得了,反覆看表。

他们在台北召集了五百人,由不同的组织者带领,统一时间走上街头。上街的人比较分散,行动较自由,还有一路人马会直奔「国父纪念馆」,领头的是何文德。

……

何文德是湖北房县人。

17岁离家入伍,几乎转战大半个中国,后去台湾。他多次托人从海外转寄信回故乡,而母亲的回信却始终没有收到,后来得知这些信被扣留了,而母亲已经去世。

何文德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起初都是孤军奋战,经常挨打,与妻子离婚,立下遗嘱,十足的狠人。

此刻,他冷着脸盯着一位反对党的骨干,此人天不亮就跑来,逼逼叨叨,名为鼓励实则鼓动,生怕他不出战。何文德不出战,今天活动就废了。

「何先生你放心,只要你们一动,我们记者马上跟拍。」

「报纸杂志明天会蜂拥而上,猛烈抨击政府不作为,呼吁开放老兵探亲!」

「行了行了,你们也不是什麽好人,我们各取所需……」

何文德不给好脸,看看外头,刷的扯起一支印着标语的旗子,道:「天亮了,我要出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