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79黄金时代最新章节 - 睡觉会变白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64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764章

1986年,高圆圆已经7岁了,范小胖5岁,距刘亦菲出生还有一年……

1月1日,元旦。

东方公司喜气盈门,在内地的职工齐聚于此,戴涵涵准备了三挂千响大地红,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满地的红色碎屑和硫磺烟气中绵延不绝。

一块崭新的牌子挂在门口,依然是「东方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名头,但性质已然不同。

所有人都知道,它上面还隐藏着几个字:真理部直属!

「陈老师元旦快乐!」

「好好,大家都快乐!」

「元旦快乐!」

楼底下热闹非凡,大家看着这块招牌,猛地发现,哎?自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没说是拍电影的啊!写的明明是「文化艺术」,并非什麽「电影公司」。

这种独特感让他们心生自豪。

即便是最贫穷的戴涵涵,一想到公司的财富和事业,也会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

陈奇拿着大喇叭喊:「好了好了!挂牌仪式结束,你们先上车,去联欢会那边!联欢会结束自动解散,今天本来放假,占用大家半天,回头都有补贴。」

「陈老师千岁!」

大家开开心心的坐上面包车。

公司没有礼堂或者食堂,搞活动要外租场地,车还不够,领导自然发扬风格,先让职工们走。几人回到办公室暂等一会。

老同志正式上岗,对诸多事务感到惊愕,一人问:「小陈,这个年底奖金是不是太高了?张蔷分套房子就可以了,还额外奖励5万块?」

「是啊,哪怕几千块也行,这一下子就5万?」

「我觉得很正常,国家一直在推行改革,要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张蔷一个人给公司赚了快2千万,奖励5万还多?我本来是想给她十几二十万的。」

「十几二十万还得了?全国都得炸锅!」

「以后咱们单位甭想安宁了!」

「我觉得5万也没什麽,调我们来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不要反而成了老古板嘛!」冯立发话了。

他们在别的单位都是改革派,过来却变成保守派。

因为东方公司太激进了。

陈奇笑了笑,又道:「正好跟您几位商量下,我们只有两台面包车,明显不够用了。我琢磨再买几台面包,另外再买一辆小轿车,以后出行也方便。」

小轿车!!!

一听这个,三位老同志喜笑颜开,谁谁谁不想坐小轿车啊!

以前干部一般坐伏尔加丶老上海丶北京吉普丶红旗丶拖拉机,如今国家撤销了县团(处)级以下官员和同级企事业单位不得配用轿车的规定,官员用车数量激增。

桑塔纳无疑最受欢迎,供不应求,有批条才能买。

仨人心里一万个支持,表面还矜持一下,陈奇真诚劝说才达成一致。

冯立只得感叹:单位和单位真不一样啊,刚来就有车有房,福利满满,这好事哪儿找去?他承认自己被迅速的腐化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将来会变成……哽咽……

不一会,面包车回来接人。

送到了一座小礼堂,租了一天。

包括李连结丶计春华等人,身份在内地的全到齐了,新领导上任,他们自然也得认识认识。几张大圆桌摆着吃食饮料,中间留出场地,供表演节目。

没啥特殊的设计。

只是群星璀璨,李玲玉丶张蔷等人上去唱歌,李健群还跳了段舞,王群和黄秋燕表演武术。

他们没跟着陈奇去香港,这几年在内地也不缺戏拍,王群26岁,黄秋燕25岁,在武术队都是老运动员到了该退役的年纪。

陈奇这才把他们要过来,变成了正式职工。

「陈老师,我功夫没落下吧?」

黄秋燕还是那麽精神可爱,下了场凑到他旁边,陈奇笑道:「没有没有,双刀耍的又靓又劲!」

「你现在说话都带香港味儿了,我觉得你以前好。」

「没办法,在香港待久了。你现在退役了,又是公司的人,没事多来看看你雪姐,她挺想着你的。」

「好呀!前几年没啥时间,我也不太敢去。」

「为什麽不敢?」

「嘿嘿,你们都是大人物了嘛!」

黄秋燕憨憨一笑,抓了把瓜子嗑,眼睛却盯着上场表演节目的李连结,神情略显落寞,低声道:「陈老师,小李一年不回来几次,回来也对我愈发冷淡,他在香港是不是有人了?」

「你没问他?」

「他不说,不止是不说,好像连话都不愿意跟我多讲了。」

「他在香港非常非常受欢迎的,在海外也有一些小名气,我觉得他是已经习惯在那边的生活了,回来难免不适应。你25了,眨眼就奔三,你需要谨慎的想一想。」

陈奇又给建议,黄秋燕没像上次那样肯定,也产生了犹豫。

距离与时间是最好的隔断剂,原本李连结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都是与黄秋燕一起拍的,二人并未隔断。如今长期分开,心态自是不同。

她是个好姑娘,李连结还是会会利智去吧。

……

年终岁尾,东方公司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上头允许陈奇更自由开放一点,他首先提高的就是年终奖金,在以往的基础上皆有增加。房子暂时还够,很快就不够了,冯立非常积极,已经去找胡启明沟通了。

1月18日-28日,是圣丹斯电影节。

24日,是金球奖。

《初恋五十次》拿了个音乐喜剧类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提名,剧组和金球奖都邀请陈奇出席。值得一提的是,尊龙凭藉《龙年》拿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陈奇打算16号出发,参加完金球奖就回来,还能赶上过年,但大年初一又得跑去粤省,新年伊始便忙忙碌碌。

说起来他今年26岁了,穿来7年。

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提升空间非常大。而他将此前划为一个阶段,将今年划为一个新阶段的起点,职能的赋予让他更受瞩目,必须要拿出新的贡献。

比如,他如今是两地公认的沟通桥梁。

官方都认可,两地文艺界有事情先找他研究。

元旦刚过,老领导丁桥似乎收到了什麽消息,忽然来找陈奇,道:「《血战台儿庄》做完了,我们希望在香港发行上映,声势要搞大一点。」

「时间呢?」

「越早越好!」

「嗯,我知道了!」

「还有件事情……」

丁桥顿了顿,道:「谢晋导演打算筹拍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并且想请林清霞主演。大家觉得是个机会,看能不能藉此打通两岸文化交流。谢晋导演也想来拜访你,你有什麽想法?」

找林清霞拍戏?

陈奇听了,第一反应是:尼古拉同志什麽时候死的?

1988年1月。

他死之前放开了老兵回乡探亲,但没放开文化交流,也没人敢主动做。

不过他死了之后就可以了。

「您让谢导过来吧,我们面对面聊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