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
华夏古代的亲族之间,一直都流行着,一家有事各家帮忙。
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平日里都是互相帮衬着,一个村的那是相当团结,更不说同族了。
太医署一致认为,宁王的丧事可以提前准备了,两日不进水米,流食灌都灌不进去,仿佛喉咙已经锁死。
这是死亡之兆,只等咽气了。
十王宅的亲王们奉旨,每日可以出宅,往宁王府帮忙,公主们贵戚们,李氏宗亲全都来了。
外人想要帮忙,都没有那个资格,宁王府所在的胜业坊,也被金吾卫把守着,等闲之人一概不准入内。
女眷们在扯着白绸,剪着纸钱,为大家缝制着丧服。
「个(ian)儿,别乱跑,快过来,」太子妃韦氏,带人将庭院内玩闹的儿子抓住,拎着后襟就往屋子里走,边走边斥责道:
「再敢玩闹,阿娘可要罚你了。」
李是太子第六子,今年三岁了,正是猫狗也嫌的年纪,加上没人敢管他,
所以在院子里来回乱闯,朝水缸里扔石头,在花园里挖坑,在台阶上拉屎,还朝着李瑁吐口水。
大侄子,你是不是皮紧了?叔叔是不是该提前让你知晓世间之险恶呢?
李瑁擦拭着衣服下摆的口水,朝着身边的太子道:
「六郎类兄长,颊长而窄,英气逼人啊。」
太子嘴角一抽,转头望向远处的长子李傲[chu],小声道:
「不要乱说。」
他是最在乎长子的,一来是亲自抚养,再者,他现在也算长子,所以在别人面前,要彰显长子为尊的调调。
他们老李家有一个基因特点,就是高面长脸,古人很少以大长脸这三个字来形容人的面部特徵。
比如苏轼就很委婉的形容妹妹的大长脸: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边。
所以一般情况下,形容长脸叫做双颊细窄,脸颊细长那不就是长脸嘛。
太子是长脸,李瑁是长脸,李也是长脸,但李傲不是。
李隆基有句话: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
什麽叫异相?就是跟别的孙子不一样呗,头大如斗,脸大如盘,双耳垂肩,
随了他妈了。
李瑁刚才之所故意那麽说,就是说给一旁看似在帮忙,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韦坚同志。
这小子也来了,遇到这种事情,韦坚特别会来事,挖运河的事情都不管了,
屁颠屁颠过来帮忙。
按理说这是个外人,本不够资格,但人家准备了不少珍贵的祭品,礼多人不怪嘛。
韦坚自然听到了李瑁那句话,嘴角不经意的微微翘起,看样子李瑁是支持自已妹妹的,这是好事。
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太子顺利继位,但是太子继位之后,他还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扶植自己的外甥李。
历史上这种事情多了去了,一点也不新鲜。
三岁的李被拽进了屋子,立即便有人上前拿着布尺为他丈量身材,因为要准备丧服。
丧服按照亲疏程度分为五种,也即是所谓的五服:斩衰丶齐衰丶大功丶小功丶总麻。
五服常被称之为本宗九族,也就是说,不是整个陇西李穿丧服,而是只有李渊这一支。
历史上的寿王李瑁是穿斩衰的,也就是最重的丧服,从头到脚全都得裹白,
还要服丧三年。
但这一世,齐衰就可以了,亲大伯就是这个标准,不能按养父来算了。
尤其眼下这个敏感时刻,基哥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李瑁要敢穿斩衰,
直接贬为庶人。
御史台大夫李适之,亲自从水并内打水,然后带着人洗刷着前堂的台阶,所有的皇亲贵胄,眼下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养尊处优,都在亲力亲为的忙活着。
也就是十王宅这帮人比较闲,因为没有可以帮忙的地方了,没事找事干,也找不到。
「哟,晒黑了啊,」
永王李一见到李瑁,就想过来斗几句嘴,否则浑身都痒痒,只见他上下打量了李瑁一眼:
「我怎麽觉得你老了不少?」
李瑁冷冷的瞪了对方一眼,道:
「不会说话就不要说,没人将你当哑巴。」
李嘿嘿冷笑道:
「听说裴耀卿与你关系不错?你们私下常有来往?」
李瑁一愣,顿时猜到对方不是来斗嘴,完全就是来找茬的,于是他没有任何回应,默不作声。
这种问题,怎麽回答都会被人揪着不放,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忽略。
眼瞅着李瑁不声,李继续道:
「上一次交构监门卫崔圆,没有拿住你的把柄,这一次可不一样了,你与裴耀卿常于皇城见面,又频繁在长安的一些椅角私会,别以为别人不知道。」
太子刚刚离开,李就过来了,李瑁很难不认为,这是十王宅里商量好的。
李磷敢拿裴耀卿说事,多半是有内幕消息,知道裴耀卿肯定是要卸任京兆尹了,不然他也没胆子牵扯人家。
眼下有动机收拾裴耀卿的,只有李适之和盖嘉运,盖嘉运的可能性不大,而有想法收拾李瑁的,只有十王宅。
那麽是不是说明,李适之和十王宅联手了?各取所需?
这便是人在江湖,难以置身事外,李瑁什麽都没有做,就需要面对一些来自外部的主动挑战。
「你污蔑我?」
李瑁肯定还是担心的,交构一个小小的崔圆,弄不倒他,但是裴耀卿可不一样,尤其是基哥当下对自己很不满,而且也苦于没有藉口罢免裴耀卿的京兆尹。
我草!李瑁瞬间反应过来,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基哥在操纵着啊。
「我有没有污蔑,你心里有数,别以为管着金吾卫,你在长安做什麽事情,
没人会知道,」李冷笑道:
「长安不是只有一个右金吾。」
「我谢谢你啊,」李瑁突然选下这麽一句话,便甩袖离开了。
李一脸懵逼的站在原地,他这是什麽意思?谢我干什麽?嘲笑我?
眼瞅着周围都在忙活,李心知再着李瑁不放也不合适,舔了舔嘴唇,去找其他人聊天去了。
李瑁在后园找了一处僻静地方坐下,独自沉思着。
如今他也想明白了,太子刚才离开,不是给李空出机会,因为太子如果真的掺和了,不会笨到让李给说出来。
如今李瑁既然知道自己也被卷进去了,自然会设法提前预防。
所以他是真心感谢李这个SB,告诉他这麽重要的消息。
交构裴耀卿,既能罢免对方的京兆尹,又有藉口惩治自己,基哥这是双赢局啊。
裴耀卿的问题出在裴宽,这是无解的,裴宽还是范阳节度使一天,裴耀卿就不能掌权。
他现在急需与裴耀卿见一面,可惜没有任何藉口离开宁王府,派别人去是说不清楚的。
也是他运气好,韦坚竟然寻过来了。
虽然后园的人也不少,但是两人密语,别人是不会听到的。
而韦坚就是冲着李瑁来的。
「王妃即将诞子,韦某这便提前恭贺了,」韦坚拱手道。
李瑁警了一眼身边不远处的一个位置,韦坚不动声色的坐了过来,探身小声道:
「隋王有事吩咐?」
要麽说你机灵呢,李瑁低声道:
「我最敬重阿嫂,这一点你是知道的,少阳院也只有阿嫂的孩子,我视为亲侄,咱们可是自己人。」
噢......套近乎呢,这是有求于我,韦坚笑道:
「自然是自己人。」
说完这句,他就不气了,因为他要等李瑁主动提出来,上杆子帮忙和受人之托,赚的人情是不一样的。
李瑁深知与韦见打交道要多个心眼,每一句话出口,都要有作用,否则落不着任何好处。
「你觉得李适之,会亲近太子吗?」李瑁道。
韦坚想了想,随后道:
「不会。」
他与李瑁谈话,也是言简意,不会藏着掖着说那些客套话,比如:太子储君之尊,自是人人都想亲近,这是屁话,明人面前不说暗话。
李瑁点了点头:「李适之坐大,于你有没有好处?」
「应该不多,」韦坚坦诚道。
人家李适之有自己的党派,而且都是硬实力,虽然眼下与韦坚有暂时的合作关系,但是韦坚也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盟,脆弱的不要不要的。
李瑁沉声道:
「韩朝宗盯着京兆尹,还有一个萧灵也在争取,一个是李适之的亲友,一个是李林甫的人,跟你都不沾边,他们谁上去,于你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那麽隋王的意思呢?」韦坚道。
李瑁一脸正色道:
「你上去。」
韦坚一愣,顿时乐了.::::.我倒是想上去,没人推我啊,我特麽这些年全是自力更生,别说帮手了,没有拖后腿的,我都算是道祖庇佑了。
「隋王接着说,」韦坚笑道。
李观此人表情,就知道韦坚还算有自知之明,心知眼下还不够格争这个位置,于是他加重语气道:
「你帮我给裴耀卿带个话,就说我说的,让他主动请辞京兆尹,然后推荐你接任。」
你来真的?韦坚顿时正色道:
「理由是什麽?」
李瑁摇了摇头:
「裴耀卿自己会想理由的,你只需告诉他:务慎视之,他明白该怎麽做。」
李瑁肯定不能跟韦坚说,有人要以交构的罪名对付我和裴耀卿,不然韦坚这个王八蛋,说不定会加一把柴火。
让他云里雾里,糊里糊涂,才能老老实实把话传到。
裴耀卿依然像往常一样,清晨一大早就会去右相府,如同点卯一样,下午早早就会回家。
因为大多重要事情,在上午都会定一个大概基调,下午往往都是比较清闲的,即使后世也是如此。
这源自于人的脑袋在上午的时候,是最清醒的。
自打韩朝宗回来,关于京兆尹这个位置的议论声就没有断过,李林甫虽然在偃月堂口口声声说,绝不会让李适之得遥,但是裴耀卿清楚。
京兆尹,不是李林甫能够决定的,这个职位的任免,还是在圣人。
「停车!」
坊外,裴耀卿令车夫停下马车,然后一个人摆臂前行,他的随从则是紧紧跟在后面。
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走路,算是变相的锻炼身体吧,上午没时间,也就只能是下午了。
他在长安的宅子在永兴坊,在洛阳的宅子在积善坊,都是李旦当年赐给他的。
一般皇帝赐宅,除非子孙后代犯事,否则是不会收回的。
但有一种情况在大唐屡见不鲜。
那就是我盯上了你这个宅子,要麽卖给我,要麽我收拾你,然后夺走。
裴耀卿走入自己宅子所在的巷弄,望着高深的院墙,回忆起了幼时所居的蒲州祖宅。
祖宅的面积比他长安的宅邸,大了数倍,院墙更为高深,俨如堡垒一般。
幼时生活在那里,只觉高深的宅院给人无比的安全感,但如今这座宅子,却没有给他一丁点这样的感觉。
仿佛这里,不是他的家。
「阿爷,韦大郎来了,有事请见,儿子问他何事,他不肯说,」
长子裴遂每天都会在巷子口等待着亲爹返家,他虽然也有官职,但非常清闲,因为是太子司议郎,东宫属官。
裴耀卿调整着呼吸,悠闲的迈着步伐,淡淡道:
「我还要在坊内转悠转悠,让他自己来找我吧。
「好,」裴遂返家叫人去了。
他口中的韦大郎,不是韦坚,而是国子监司业丶集贤殿学士丶加银青光禄大夫韦述,此人是裴耀卿的亲外甥。
亲姐姐的儿子。
韦述今年也五十多了,比他这个亲舅舅,小不了多少。
「舅舅从前还能在皇城溜达溜达,如今国事都搬至平康坊,想散步也没有地方了,」韦述跟过来,与裴耀卿并肩而行。
他们家出身京兆韦氏小宗郡城公房,在族内是小宗,但是单独拎出来,无疑也是一座豪门。
「说吧,你等闲不来找我,今日有什麽事情,值得你这麽神神秘秘?」
裴耀卿甩开手臂,大步的走着,类似于后世公园里锻炼的大爷。
韦述道:「我就是替人跑个腿,请我传话的是韦坚,他不好意思见你,所以找我出面。」
「让他滚!」裴耀卿一脸鄙夷道:
「此子满口谎言,嘴里蹦出来的话是一个字都不能信,你今后少与他来往,
这是一个灾星,谁沾上谁倒霉。」
韦坚当初巴结过裴耀卿,那时候姿态很卑微,请教了人家不少关于漕运的事情,本来两人当时的默契,是裴耀卿争取水陆转运使,韦坚做为辅佐。
结果人家韦坚只管自己,竟然打算跳过裴耀卿,最后证明,人家还成功了,
虽然到手的是阉割版的水陆转运使。
能让裴耀卿上当的,没儿个,韦坚有能力骗一次,肯定没有第二次了。
所以他知道自己来传话,别说闭门羹了,很可能被对方劈头盖脸骂一顿,所以才请出本族的韦述帮忙。
「虽然是他请我传话,但他也是受人之托,』
韦述笑道:「隋王托他给你带话,希望舅舅主动请辞京兆尹,举荐韦坚接任,哦对了,还有四个字,务慎视之。」
当听到隋王这两个字的时候,裴耀卿已经停下脚步,听完之后,他整个人并没有表现的多麽惊讶。
做过宰相的人,面沉如水,古井不波。
「没了?」裴耀卿道。
韦述笑道:「没了。」
「那你走吧,」裴耀卿继续散步。
韦述在背后拱了拱手,就这麽走了。
他比较不喜欢跟自己这个舅舅打交道,总是板着个脸,一副随时都会教训你的表情,你虽然是我舅,但我也就比你小七岁,不能总是拿长辈的架子压我啊。
等到韦述离开之后,缀在后面的长子裴遂,这才追了上来。
人家一开始就离得远远的,是因为他知道,韦述要说的事情,不愿意让他知道。
他在场,韦述不会说。
「他来干什麽?」裴遂问道。
裴耀卿叹息一声:「眼下时间还早,将你的那些叔父们,还有你大哥,都叫来,有事商议。」
这是宗族议事了,裴遂知道事情不小,立即着手派人去往各府,联络诸位叔叔。
裴耀卿兄弟七个,除了长兄裴子余之外,其他都是一个妈生的,而裴子馀事继母以孝闻,位列宋代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二一三·裴子余》。
所以他们六个做弟弟的,最敬重的就是兄长,因为他们的亲妈,是人家老大给养老送终的。
裴子余,也叫裴冬卿,已经死了十儿年了,但是儿子裴泳,在裴耀卿的尽心辅导下,眼下官至门下省符宝郎,掌管印玺丶旌节丶兵符丶铜兽丶竹节的发放收存。
裴耀卿非常看重自己的大侄儿,比对外甥韦述好多了。
他也怀疑韦坚这句话的真假,主要就是那句举荐韦坚接任。
隋王不是也很讨厌韦坚吗?为什麽要举荐他?
一个人的脑子,思维终究有所局限,裴耀卿想不明白,索性便不再想了,等到人都齐了,大家一起商议。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嘛。
裴耀卿下班早,但是他的兄弟们可是按时下班。
五个弟弟,在京的只有三个,老三卫尉少卿裴巨卿,老五中书省起居郎裴侨卿,老六太子中充裴春卿,外加大侄子裴泳,他们四个是在傍晚时分才赶到了永兴坊。
这算是家庭聚会,所以大家边吃边聊。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韦坚是否受隋王之托传话,传语是否被他改过,确定这一点,我们才能商议接下来的事情,」老三裴巨卿说道。
裴耀卿点了点头:「多半不会错,因为务慎视之四字,是我曾经对隋王说过的,这四个字有些别扭,别人不会用。」
裴泳点头道:
「我也倾向于传语不假,因为太简洁了,根本就让人无从下手,说明什麽?
说明隋王对韦坚不信任,所以这句话隐藏的含义,韦坚不明白,只有二叔能读懂。」
老六太子中允裴春卿道:
「京兆尹怎麽轮,也轮不到韦坚,右相无论如何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个位置被韦坚拿到,二兄若是举荐此人,第一个得罪的就是右相了。」
「这个时候还说什麽得罪不得罪?」老三裴巨卿冷哼道:
「我都听说了,萧灵现在也在争这个位置,他有什麽资格争?还不是李林甫在背后给他撑腰,二兄终究不被李林甫信任。」
裴耀卿淡淡一笑,很想告诉他们,其实要换我的是圣人,不是李林甫。
李林甫敢打我的主意?
正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是圣人有这个意思,所以严挺之丶卢奂等人才没有站出来说话。
传言已经传了好多天了,高力士那边也没有动静。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个京兆尹嘛,我年纪也大了,府内事务又重,趁此机会卸任,也没什麽大不了,」裴耀卿看向众人,疑惑道;
「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为什麽,隋王会希望我尽快主动卸任?」
一般情况下,官员任免都是听上面的调令,很少自己主动辞职的,尤其是权利很大的部门。
原因非常复杂,你主动辞掉职位,别人会以为你是犯了什麽错,所以推官顶罪,裴耀卿可不愿意让旁人这麽想他,这会影响到别人对他的态度。
我又没什麽罪,朝廷给裴家的蛋糕就那麽大,我在位,裴宽就得缩着,裴宽上去了,我就得让位,很正常嘛。
裴泳道:「隋王的意思,是否在暗示主动辞任与被动免官,差别巨大?」
「能有什麽差别?不都是丢了京兆尹吗?」老六裴春卿疑惑道。
裴泳笑着解释道:「二兄有让位之心,咱们知道,旁人不知道啊,眼下盯着这个位置的韩丶萧,万一找事呢?」
裴耀卿一愣,双手瞬间握拳,顿时汗流渎背。
他本是顶级聪明的人,但有时候身在局中反而看不清楚,这就是为什麽高官的家里都养着一堆幕僚。
这就叫集思广益。
对啊,圣人万一觉得,我不肯让出这个位置呢?
那麽圣人会用什麽办法,已经不言而喻了。
平白无故的罢免,终究是站不住脚,圣人向来做事,都会找一个令人信服的藉口,那麽可想而知,李瑁这一次又是在救他。
伴君如伴虎啊......裴耀卿下意识的擦了擦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