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李隆基最新章节 - 圆盘大佬粗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7章 封疆大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77章 封疆大吏

当天傍晚,李瑁才知道健康军与大斗军已经调往祁连城,

大斗军,领兵7500人,战马2400匹,健康军,领兵5300人,战马500

匹。

袭扰靠他们,作用不大,真正牛逼的是赤水军,领兵33000人,战马13000匹,是大唐所有建制当中,实力最雄厚的军镇。

这就是为什麽,盖嘉运不惜得罪朝廷,也不能失去对赤水军的掌控,整个河西一共七万多人,赤水军将近占了一半,没了它的河西节度使,不算节度使。

「盖某想从长安安然返回,其中变数极多,正如隋王所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朝廷知道,这里离了老夫不行,」

今晚的夜色很奇怪,准确点说,李瑁在后世小时候见过,但长大以后再没有见过。

亮如白昼的夜晚,月光笼罩下的河谷山川清晰可见,是不同于日间的另外一种光照度。

昨夜有大风乌云,今夜万里晴空,天上繁星密布,星月交辉。

置身于如此天地之下,只觉世间的一切彷如蚁。

李瑁和盖嘉运站在一处突元的岩石上,身后的随从都离得远远的,他们俩之间的谈话,没有任何人可以听到。

「是不是太冒险了?吐蕃对河西的警惕,从未丝毫放松,」李瑁负手望向远处,淡然道:

「补给线是生命线,任谁都看的无比重要,此番袭扰恐难竟全功。」

盖嘉运笑道:

「拖延几个月还是可以做到的,胜败这种事情,很多时候看的不是结果,而是形势,我今主动出击,袭扰敌军后勤,这是摆出一个姿态给朝廷看,至于能否建功,是我说了算,不是朝廷,烧了十车粮草,我大可以说成五十车,长安如何求证呢?」

李瑁愣道:「你这算不算谎报隐瞒?」

盖嘉运哈哈一笑,道:

「藩镇节度使不是那麽好当的,将在外,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上面逼得紧,我们干不了,有时候为了交差,只能谎报,这不是什麽新鲜事,只不过张守栽在了这上面,以至于现在这一招不太好使了。」

李瑁哭笑不得:「你倒是够坦诚,什麽都敢跟我说,也不怕回到长安,

我把你卖了?」

盖嘉运笑着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下,缓缓道:

「你如果还在十王宅,那麽我对你一点信心都没有,但你出来了,不是谁都可以从那里出来的,仅凭这一点,盖某就认为,你是一个会做事,懂做事的,若不然,李林甫也不会与你走的这麽近,你跟我说句实话,他是不是对你有所期望?」

这话已经很直白了,你是不是还惦记太子之位?

李瑁笑道:「你这个问题太刁钻,我回答不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李林甫怎麽想的,我不想去猜,但我不想卷进他们的任何纷争当中,这一次选择带你回去,也是为了我自己。」

我怎麽觉得你在骗我?你没有那个意思,李林甫会跟你狼狐为奸?盖嘉运低头沉默许久,突然问道:

「圣人究竟如何看我?」

这无疑又是一个刁钻的问题,李瑁肯定不会将基哥给卖了,那是不给自已留馀地,于是道:

「责怪你在河西独断专行,目无朝廷。」

盖嘉运冷哼道:

「我乃藩镇节度使,只遵圣人旨意,中书门下百般刁难,我这边都有呈奏,可惜石入大海,今年以来,我收到的所有来自长安的公文,全都是出自中书门下,怎能让我不怀疑,他们蒙蔽圣听。」

李瑁笑了笑,突然问道:

「河西进奏院,你就没有几个自己人?长安的消息,你一点都不知道?」

说起进奏院,盖嘉运便气不打一处来,怒然道:

「那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老夫一手扶植起来的白眼狼,当年就是信任他,为了让他在长安能够得心应手,所以进奏院的人事安排,都交给了他,

如今看来,人心难测啊,当年应该留一手的。」

亏你还是节度使,这一点皇甫惟明能甩你几条街,李瑁笑道:

「那麽你如今该知道,中书门丁下已经搬进右相府,国之大事都在那里决断了吧?」

盖嘉运叹息一声:

「我也是刚知道不久,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久,哪有在私人府邸处理国政要务的先例?李林甫不是因为腿脚不好,圣人额外开恩吗?」

「他的腿脚已经好了,那种顽疾本就是一阵一阵的,又不是长年累月犯疾,」李瑁在跟着坐下道:

「眼下在长安,没有人敢得罪李林甫,你这次跟我回去,不要跟他过不去,就当是为了朝局吧。」

盖嘉运长长叹息一声:

「王是李林甫的人?」

「不是,但是他尊重李林甫,」李瑁笑道;

「裴宽当下也很识时务,要不然范阳节度使也轮不到他。」

盖嘉运冷笑一声,朝地上2了一口:

「裴耀卿这条断脊之狗,曲江公仙誓未久,他便改换门庭,我当年还敬他有胆子弹劾我,算是一号人物,如今看来,也不过一逢迎谄媚之徒,你可别告诉我,我在长安见了他,也得给他好脸色?」

李瑁哈哈一笑,一镇节度使,开口闭口都是脏话,属实有趣,比那个一本正经的皇甫惟明有意思多了。

殊不知,盖嘉运在他这里,已经是很收敛了,平常骂人,多麽下作的词汇都有。

「那倒也不用,只要李林甫不为难你,别人也不会跟你过不去,」李瑁道:

「既然你答应同我回去,那麽这几天就写一份请罪的奏疏,至于你那个万言书,我看了,太得罪人,就没有必要呈给圣人了。」

盖嘉运的万言书,其实就是一份伸冤书丶弹劾状,里面将李林甫丶裴耀卿丶牛仙客丶皇甫惟明都给告了。

牵扯的都是顶格大佬,真要呈上去,等于给自己做了一口棺材。

盖嘉运不满道:

「如果这样,河西究竟都发生了什麽,圣人岂不是完全不知道?」

「你最好让他不知道,」李瑁脸色凝重的嘱咐道:

「少说,少做,多认罪,这关就能过,不要发牢骚,因为你对中枢不满意,圣人会认为你是对他不满意,明白了吗?」

盖嘉运还是疑惑道:「圣人真的会这麽想?」

李8一脸无语道:

「盖师啊盖师,你的脑子是不是也被西域女人的两条腿夹傻了?中枢这帮人,是谁任命的?你对他们有意见,是不是认为圣人选错人了?是圣人的错?那麽圣人,有错吗?」

「圣人自然无错,」盖嘉运点了点头:

「你这麽一说,我就明白了。」

常年在河西一家独大,没有谁可以制衡,以至于本就不擅政斗的盖嘉运,在心计智谋这方面,压根不是朝廷那帮人的对手。

你在河西天天想着怎麽打仗,人家可是天天想着怎麽斗争,都跨专业了,肯定玩不过人家。

历史上安禄山造反,也并不认为皇帝想杀他,而是铁了心认为,杨国忠会摄皇帝对付他。

所以人家的旗号没有打错,奉圣人旨意,讨伐杨国忠。

历来造反,都不敢直接说要干皇帝,否则下面的将士你指挥不动。

所以李瑁一直都认为,安禄山起兵之后,在河北一带之所以那麽顺利,

各州官员纷纷依附,就是因为人们真的以为,安禄山有密旨,而且,各地官员也确实看不惯杨国忠。

后来是反应过来了,才有颜真卿等人的义军突起。

这次狩猎,算是草草收场。

返回凉州城之后,盖嘉运便开始着手安排返回长安的事情,走之前,祁连城方向肯定是要做做样子,打几场漂亮仗。

安西和陇右一直都在盯着,不怕他们不向朝廷奏报,

留在节帅府的李光弼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五味杂陈,各怀心思。

程元振悬着的一颗心彻底放下了,天天搁这担惊受怕的,过的这叫什麽日子啊?还是长安好,赶紧回去吧。

李光弼则是不甘心,他的亲爹死在这里,他自然希望能在河西把仇给报了,但正如隋王的顾忌一样,报了仇,走的了吗?

大家不是死士,不是来送命的,想要安安稳稳返回长安,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真正最担惊受怕的,其实是河西进奏院的季广琛,因为盖嘉运如果不死,他出事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算是在长安,只要盖嘉运不被免职,李林甫也罩不住他了。

「殿下这麽做,回到长安如何向圣人交代啊?」季广琛愁眉苦脸的在屋内道。

李瑁笑道:

「你是关心本王无法交代,还是关心你自己?」

季广琛是进士出身,第一份工作便是盖嘉运身边的屯田巡官,一路升迁也都是人家举荐的,如今两面三刀,终于陷入进退两难之局。

只见他叹息一声:「自然是为殿下考虑。」

「呵呵,那就不必了,」李瑁笑道:

「我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操心,你也操不了这份心,回了长安,赶紧卸任,去找右相安排新职,我会跟右相打个招呼,这是为你好。」

季广琛一愣,顿时感激涕零道:

「此恩难报,期有报答之日。」

别!我怕你以德报怨啊,李瑁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了。

墙头草,谁也不待见。

赤水军,是大唐所有军镇当中,成分最复杂的一支,乃敕勒族回丶契芯丶思结丶浑四部外加汉人及其它少数民族部落所组成。

其主将的叫法非常多,赤水军大使,赤水军兵马大使丶赤水军兵马使,

赤水大使,《新唐书·方镇表》记载其全称为:九姓部落赤水军兵马大使。

而眼下,叫做节度赤水军事,因为是盖嘉运以节度使兼任。

历史上,在16位赤水军大使中,只有5人来自少数民族,其中回1人(伏帝)丶突骑施2人(哥舒道元丶哥舒翰)丶契丹1人(李光弼)丶鲜卑1人(贺拔延嗣),其馀11人均来自汉族。

在6位赤水军副使中,出自少数民族者2人,其中回契芯部1人(契芯嵩)丶昭武九姓胡1人(安忠敬),其馀4人则为汉族,7位赤水军普通军官,则全部为汉人。

眼下的情况与历史肯定是有出入的,副使为盖擎,明自张胆子承父业朝廷不怒才怪。

九月末,盖擎亲率六千轻骑,在大斗军乌怀愿策应掩护之下,南下奔袭,绕行六百里,在吐蕃于青海湖一带最大的后勤补给地伏俟城,烧了一把火。

李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憎逼的。

这麽硬吗?河西战斗力这麽强?

「伏俟城原是吐谷浑王庭所在,其国灭亡之后,王室后裔四分五裂,有东迁进入大唐的,还有南下归附吐蕃,剩馀的的向西迁徙,分居于各地。」

节帅大堂,陆为李瑁解释道:

我们赤水军当中有一突将,名为慕容劫,就是吐谷浑王室后裔,他对伏侯城一带非常了解,所以这一次我们才能绕开敌军主力所在,靠近伏侯城,运气成分居多,这把火也不算大,吐蕃损失有限,但无疑大涨我军土气。」

人家倒也有什麽说什麽,仓促之下放火,城内又屯有重兵,火势很容易被迅速扑灭,所以损失不会大到哪去。

整个过程,李瑁刚才也都听说了,蒙的成分比较大。

盖擎一开始就没有奇袭伏俟城的念头,因为那地方不是六千人就能搞定的。

结果跑着跑着,绕来绕去,来回袭扰加躲避敌军主力,还真就瞎猫撞上死老鼠,跑到了伏侯城外,直接干了票大的。

这对吐蕃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外围十几万大军,怎麽就让这麽点人给混进来了?

盖嘉运眼下自然是心情大好,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攻城先拔坚,烧补给烧到了伏俟城,长安如果知道这一消息,一定是满朝振奋。

这跟在尺带珠丹脑袋上撒了泡尿,差不多了。

「十月份,圣人是要移仗兴庆宫的,我们是直接去骊山,还是去长安?」盖嘉运看向李瑁问道。

他魔下的将领们,眼下也都将目光投向了李瑁。

李瑁道:

「五天前,我已经派人往长安,请奏圣人,我将携盖帅一道返京,那麽圣人肯定会推迟往骊山的时间,在京等候,如今我们也该上路了。」

他这叫先斩后奏,发出消息之后,不能等到长安的回文,否则长安一旦拒绝,他们将无法启程。

盖擎下手又快,带着这个喜报,是可以早早上路的,回去了挨顿批肯定免不了的。

他这一招等于是先告诉基哥:我要回家了,基哥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到家了。

「好!」盖嘉运点了点头,看向众将道:

『河西大事,就仰仗诸位了。」

十馀人纷纷起身。

接着,盖嘉运又看向李光弼,道:

「既然隋王举荐,光弼可暂任赤水军什将,即刻赶往祁连城,吐蕃不堪受辱,恐有动作,应早做防范。」

私下里已经与李瑁商量好的李光弼,闻言行军礼道:

「末将领命!」

盖嘉运又看向安重璋,道:

「汝本河西大族,汝父也曾为赤水军副使,你也曾经担任过姑臧守备,

今任命为凉州副守备,协助盖擎。」

安重璋先是看了李一眼,随后起身行礼:

「喏!」

这两项安排,都是李瑁和盖嘉运提前商量好的,因为本来人家这俩人,

就是朝廷打算安插在河西的两个重要棋子。

盖嘉运既然要有认错的态度,那麽这两人的任命必须先解决了。

不过这态度也是够敷衍,两个儿子,一人身边安排了一个,这是被监视,还是反监视啊?

但不管怎麽说,终究是让步了。

十月初一,

李瑁携盖嘉运,两支队伍共计一千六百人,朝着长安方向返回。

盖嘉运的级别太高,扈从规格自然是非常高的,带着一两千人属于正常现象。

大唐各大藩镇当中,论军费开支,陇右第一,朔方第二,河西第三。

论军事实力,河西第一,朔方第二,陇西第三。

也就是说,这三家的节度使,在朝堂上的地位,要高于其它几个地方。

封疆大吏返京,长安都是要净街的。

「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但唯独这一次,只觉前途未卜,」盖嘉运与李瑁并驾齐驱,在马上笑道:

「隋王有没有担心过,我会乱来?」

李瑁坦然道:「有!」

说罢,李瑁指了指前方被鲁灵握举着的旌节,道:

「我这个使持节,本就是来罢免你的节度赤水军事,这麽大的风险,我怎麽会不担心呢?」

「如今放心了吧?」盖嘉运笑道:

「盖某人虽乃一介匹夫,但亦知事有可为不可为,行军作战或可因一时念起而改变策略,但圣令决断,我从来不敢大意,我被罢免了,没什麽,但我在河西的这些儿郎手下,他们可是西北屏障的磐石利剑,我是用了自己人,但何尝不是在为圣人用人?」

李瑁一愣,随即拍掌道:

「这句话说的好!记住了,见到圣人之后,一定将这句话带上,说到底,你是圣人的人,不忘初心,你这次就不会有事。」

「那麽你呢?」盖嘉运笑道:

「差事没办好,恐怕得罪不少人吧?回了长安,就不怕他们给你穿小鞋?我可是听说,你看似风光,实则处处受制。」

李瑁哈哈一笑:

「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我再怎麽受制,也落魄不到哪去,更不会有牢狱之灾,你跟我不一样。」

盖嘉运仰天大笑,合不拢嘴。

李瑁给他的印象非常不错,是个能聊到一起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回程的路上总是缠着李瑁闲扯。

当然了,论级别,也确实只有李瑁够资格跟他闲扯。

他们俩聊的话题也比较高端,谈及的人物,其他人也插不上嘴。

盖嘉运自始至终,没有试探的问过李瑁一次:你会不会全力保我,在圣人那里为我说话。

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试探是多馀的,我人都跟着你出来了,自然是对你信任。

如果真的在长安出了事,怨不着你,只能怨我盖嘉运看不清形势。

长安,兴庆宫。

李隆基手里拿着李瑁派人送来的奏报,脸色极为复杂,他也没有想到,

李瑁能将事情办成这样?

让盖嘉运回来见朕?你是不是觉得,朕愿意见他?

李林甫和高力士,眼下都傻愣愣的站着,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觉匪夷所思。

人是他们举荐的,所以两人都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当然,也想好了应对说辞,事情已经发生了,那麽绝对不能问罪李瑁,

只能替李瑁把局面给圆过去。

帮李瑁说话,也是帮他们自己。

「一个你!」

李隆基抬起手臂,先是指向李林甫,接着又指向高力士:

「还有你!当初口口声声怎麽说的?把他都捧上天了,说什麽一定不负朕的期望,呵呵......呵呵......如今倒好,人家反过来给朕出了一个难题。」

李林甫正要狡辩,李隆基直接斥道:

「闭嘴吧,朕不想听你那些诡辩之言,现在倒好,一切都准备好了,初九,朕就要移仗华清宫,现在只能暂时作罢,静等人家了....:

高力士唯唯诺诺道:

『河西情况复杂,十八郎这麽做,一定是有苦衷的,等他回来一问便知,不管怎麽说,李光弼和安重璋的任命,盖嘉运遵循了中枢的安排,这也是好事。」

李林甫见状,正要说话,又被李隆基一句闭嘴给挡了回去。

只见李隆基脸色阴沉的沉默半响后,表情又忽然一转,笑意古怪道:

「朕很好奇,他是怎麽说服盖嘉运进京的,不会是.....

说着,李隆基看向李林甫:

「把你卖了吧..

啊?什麽叫把我卖了?这是我的主意吗?李林甫懵逼了,他知道圣人又在给他甩锅了。

李林甫嘴角一抽:

「臣针对盖嘉运,绝非私人恩怨,都是为国筹谋,圣人明鉴。」

他这一次不说为圣人分忧了。

好了,他接住了,李隆基微微一笑:

「让他来,朕倒是要会一会这两位,看看他们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告诉裴耀卿,等人来了,让他这个京兆尹亲自出城去迎,给人家引马开路。」

李林甫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高力士,点头道:

「臣一定安排妥当,好让盖嘉运知晓,圣人对他一如既往的信任器重。」

「朕当然器重!」李隆基双目一凝:

「比从前更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