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李隆基最新章节 - 圆盘大佬粗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6章 庄严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96章 庄严一家

严挺之这一关,是李瑁帮忙化解的,卢奂想不明白李瑁为什麽要帮忙。

他不是跟李林甫穿一条裤子吗?

李林甫诱导严损之,下套对付严挺之,而李瑁却在背后拆台,这两人难道也是面和心不和?

所以卢奂话里话外,都在不停地以言语试探,他本来还抱着一丝希望,琢磨着隋王终究鲜少与人打交道,言多必然有失。

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一点有用的消息都套不出来,反倒被人家给套出了严迪和严希庄。

当然了,这两个人卢奂早晚都要说的「一个是开元十四年丙寅科状元及第,一个是明经士,这都是国之储才,」

卢奂微笑着给李瑁倒酒,道:

「其实要比隋王眼下的那些幕臣,强上很多。」

李瑁笑道:「为什麽都姓严呢?跟严挺之什麽关系?」

卢奂尴尬一笑:「你懂的。」

「我不懂,」李瑁收敛笑容:

「既是为国选士,而且还是士子们最看重的明经进士,不应该徇私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严挺之那时候,应该正在主持官员铨选吧?两个姓严的,多半与严挺之是同族了,明经进士也这麽玩,我天下寒门士子,上进之路又在何处?」

卢奂一愣,哑口无言,科举公正这四个字,是他的梦想,是他心中的一座碑,但是想要实现,却如梦幻泡影。

他自觉,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因此做出一些牺牲是值得的,朝堂派系林立,如果他们这帮人站不住脚,掌不了权,何谈为天下士子争取?

眼前的隋王,太过理想化了,什麽事情都不是说说嘴就能办成的。

不过他也因此,对李瑁有了一种初步的印象。

「这两个人确有真才实学,要不我从吏部调出他们当年的试卷,让隋王一观?」卢奂道。

李瑁摆了摆手:

「不用看了,看了也是白看,既然国宝郎有这个心,这两个我要了。」

卢奂又愣住了,好家夥,你的每句话都出乎我的预料,刚才还埋汰我呢,现在又答应的这麽痛快?

「这两人在我大唐,具为寒士,是符合隋王口中的寒门士子,」卢奂道。

李点了点了头,这点倒是没有说错严姓始于庄姓,因避讳汉明帝刘庄,改姓为严,故有「庄严一家」之说。

但是呢,严挺之丶严迪丶严希庄,这都是汉化的鲜卑人,后燕时丁零人和巴人有以严为氏者,融入中原,大多分布在甘肃。

后来逐渐迁徙,分布于北方各地。

他们这支鲜卑人,一直希望入华夏严氏大宗,但是人家不认他,当然了,汉人那支严,远不如鲜卑这支严,在当下混得好。

李瑁之所以答应,严迪倒是其次,他是看上严希庄了,虽然他的印象里,这个人应该不是明经土。

你看名字,希庄,希望自己源于庄姓,渴望入华夏宗族之观念,昭然若揭了,当然了,这是李瑁自己理解的。

严希庄不出名,但是他的亲哥哥名气可就大发了,严庄。

李瑁眼下的内心,说不出是什麽感觉,如果通过严希庄,将严庄也招募过来,那麽高尚丶严庄,两个安禄山的大谋主,就成他的人了。

我还不如直接穿越成安禄山呢,都被喷成狗了。

「我答应是答应了,」李瑁笑道:

「右相可是还没有答应呢,你能做得了主?」

卢奂笑了笑,不以为然道:

「右相当时说过一句话,我现在一字不落的背给你:你得去问隋王,人家的幕臣,终归得正主同意才行,圣人可以下敕文,但你不行。」

说罢,卢奂端起酒杯饮尽,道:

「右相总不能连自己说过的话都忘了。」

高级别官员打交道就是这样,为什麽要谨言慎行呢?因为有时候你的一句话,就会被人家给利用了,到时候拿你说过的话来堵你的嘴,你还能说什麽呢?

李瑁瞬间意识到,自己也被卢奂也摆了一道,因为他如果早知道李林甫有这句话,这两个人他就不能要。

李林甫明摆着就是让李瑁来拒绝卢奂,但现在好了,自己已经答应了,人家才告诉你,不怕你反悔。

身在中枢,没一个吃素的。

李瑁倒也非常直白:

「那我该怎麽跟右相交代呢?你教教我。

「很容易,」卢奂哈哈一笑,非常喜欢李瑁这种亮的态度,笑道:

「隋王今后要是有意谁来担任王府另外一些幕职,我这边一定照批,绝不拖泥带水,右相若是问起,你就说我们这是交换,你答应我的条件,我答应你的条件。」

「那我的幕府可就复杂了,」李瑁伴装苦笑道:

「右相看不上我这一亩三分地,倒是你看上了。」

卢奂笑道:

「说实话,其实我也没看上,调动总比任命来的更为容易,这两人在隋王的幕府最多任职两年,我就会调走。」

既然李瑁说话敞亮,他自然也就坦诚一些。

并不是说幕职不是好职位,那得看给谁干,节度使,那是建功立业的地方,

亲王府,也分人,给宁王干就有前途,给隋王千,那就是浪费生命。

但不管怎麽说,也算是一份履职经历,官员调动升迁很看重这个,说白了,

两个姓严的是来李瑁这里实习,增加工作履历来的。

只要严挺之能够顺利回来,两年之内给严迪和严希庄安排新职,根本不是问题。

不怕换工作,就怕没工作。

李瑁笑了笑,你拿我给两个姓严的当跳板,也得我同意才行,进来容易,出去难,你将来给我调调试试?

我要是能让你随随便便就给我调走了,我是你儿子。

「行,不用等以后了,我现在就有两个人选,你给我弄过来,」李瑁道。

卢奂第三次愣住了:「隋王大可以好好思量一番,不着急的。」

「我已经想好了,而且很着急,」李瑁笑道。

卢奂无奈托额:

「是我说大话了,我甚至已经猜到,隋王要的这两个人肯定不一般,不过你放心,我话说出去就不会收回,我就算给你办不了,等严挺之回来,也一定给你办了。」

李瑁突然皱眉,似乎想起来什麽,然后朝着卢奂竖起三根手指:

「现在是三个了。」

今天与卢奂的见面,让李瑁又学到一个招数,那就是拿一个人说过的话来堵他的嘴。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的斗转星移果真是高超武学。

河北和山东的贵族集团,自翊为儒家正统,讲究君子之风,比起关陇集团不太容易耍赖。

尤其是卢奂这样,在北齐时期被称为甲姓中第一甲门之首的范阳卢氏,失信于人这种事,一般不会做。

卢奂这次算是栽了跟头,给李瑁安排两个潜力股,却被李瑁开口索要两个神童,还有一个让他惊掉大牙的人。

当时听到这三个名字,卢奂头都炸了。

今年十九岁,隐居华山,被张九龄称之为小友的,李泌。

今年十五岁,尚未入仕,却被当今圣人称之为国瑞的,神童刘晏。

最后一个,竟然是严挺之的好大儿,严武。

我没有那个本事给你安排这三个....

李瑁回忆起卢奂当时吃的表情,忍不住直想笑,这三个人,李瑁以前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出名太早了,享誉长安的三个少年。

与李瑁当下幕府里那些人物相比,名气相差悬殊,也就是韩混可以一战。

但是现在,虽然卢奂当时什麽都没有说,只是灰溜溜的走了,但是李瑁知道,对方会想办法的。

这涉及到一个自尊心的问题。

我说出去的话,我办不到,说明我没本事,而自谢为儒家正统的这类人呢,

最重诚信,一口唾沫一根钉,我办不到也得办。

郭淑正在婢女的帮忙下收拾床褥,听完李瑁的描述,也是忍不住笑道:

「郎君确实狮子大开口了,这三个人,虽皆无官身,但一旦入仕,必然非同反响,连奴家都听说过他们呢。」

李泌丶刘晏自不必说,这都是朝堂那些大佬们都认识的人物,至于严武的成名之路,则是另辟蹊径。

严挺之的正妻,来自河东裴氏,名门望族,但是夫妻俩成婚之后,几十年没有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严挺之着急啊,所以他的妾室非常之多,曾经还过继来一个堂侄。

但是苍天有眼,他在五十四岁那年,正妻裴氏怀上了,而且是个大胖小子。

严挺之瞬间支棱了,在家族内腰杆也硬了,听了裴氏的话,将过继来的那个儿子,又给人家还回去了,一门心思培养自己的好大儿严武。

那时候的裴氏已经是一把年纪了,而严挺之呢,且风流呢,非常宠爱一个姓英的妾室,而冷落了正妻。

八岁的严武不忍母亲遭受冷遇,拎着一把铁锤就将英氏的脑袋捣碎了。

瞧瞧,当妈的最靠着住的,还是自己儿子。

严挺之知道之后,询问严武何故杀之,严武答: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

严挺之还能说什麽呢?一个小妾能有自己几子重要?你小子也就是仗着我只有你这麽一个儿子,才敢如此放肆。

但是没办法,谁让我真的就这一个儿子,于是他竖起大拇指:

真严挺之子!

这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几乎一边倒的都在称赞严武,因为严武的行为,是在给正妻正名,因此获得了众多高官夫人的一致认可。

好样的!小伙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