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李隆基最新章节 - 圆盘大佬粗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0章 美轮美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90章 美轮美奂

尚书省,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武官的任免丶考课丶升降丶勋封丶调动等事务,权柄极大。

因吏部尚书空缺,尚书左丞兼吏部侍郎的卢奂,暂管省内事务。

他是前宰相卢怀慎的长子,在朝中人脉深厚,像这种出身,肯定是举门荫入仕了,但是他对科举还是很看重的,因为他爹,就是进士上来的。

所以眼下他把控着吏部,严格控制着除科举之外,试图以其它方式入仕的渠道,尽可能的给每年科举上来的仕子,腾出更多的位置。

听起来,他是个好官,其实不然,他这麽做是因为,科举上来的寒门子弟,

可以形成一股对抗关陇集团的有效力量,而他本人出身范阳卢氏,并不属关陇集团。

但不管怎麽说,他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麽,就可以称之为好官了。

眼下他的手里,有一份文件,是他刚刚在中书门下拿回来的。

隋王李瑁,要新增两名王府幕职,一个河东裴,一个渤海高。

而李林甫已经照批了,只要他再批红盖印,这两个人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但是他不想批。

「累年之进士明经,尚未递补的未进官,现如今有多少人了?」卢奂问道。

另外一位吏部侍郎达奚珣,闻言看向下座主管吏部司的郎中庾光先,道:

「回话吧。」

庾光一愣,我回话?不过他还是先点了点头,吩咐身边的文吏一声,不一会后者便拿来一沓卷宗,庾光先从里面取出一份,呈给了卢奂:

「这是名单。」

卢奂接过来,开始皱眉翻阅起来,他其实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但是有些小细节,他还是需要确定一下。

眼下的大唐,内外文武官员的职位,一共一万八千零八十五个,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具备当官资格的人,足足有十二万人之多。

这就会出现一个恐怖的现象,一个职位开缺,会有无数人抢破了头去争。

但是问题来了,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都掌握在圣人手里,正五品下呢又掌握在中书门下。

留给寒门士子的机会,少的可怜,这两年来寒门出身的士子,毫无背景却能够顺利入仕的,要感谢卢奂。

虽然卢奂为他们争取到的位置,都是别人不想去的地方,而且数量极少,但也是极其宝贵了。

「严迪丶严希庄,还未补缺吗?」卢奂皱眉看向达奚珣。

这两个人相当有意思,分别是开元十四年的状元和开元十六年的明经士,这两年的主考官,都是严挺之。

而卢奂与严挺之的关系,就又牵扯到了一个政治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内,大多来自开元初期的贤相集团子弟及门生,其中就包括鸿胪少卿魏珏,太仆少卿宋升。

「没有,早就报给中书门下了,但是右相和左相都没有批覆,』

达奚珣本身也是一个称职的官员,但他和卢奂属于不同派系,因为他是鲜卑族,属于关陇集团的小弟。

卢奂淡淡道:「本官倒是觉得,这两个人,更符合隋王的要求。」

「这恐怕不妥吧?右相已经批了,你在中书门下没有说,现在说,也晚了啊,」达奚珣道。

卢奂笑了笑:

「本官在中书门下,只是答应考虑,并没有允诺什麽,眼下空缺的职位不多,寿王出嗣,新王府的幕职大多空缺,有些常年没有递补的仕子,也该轮到人家填缺了。」

达奚珣摆手笑道:

「你别跟我说啊?你跟右相说去,还有,我好心给你提个醒啊,十王宅里出来的那位,可不好惹,这才多久,徐国公(萧嵩)与嗣彭王,可是都折人家手里了,他的幕府,你可不能随便给人家塞人。」

「如何不能?」卢奂皱眉道:

「难道王府幕职不归吏部任免?」

「话是这麽说,但事情不能这麽办啊,」达奚珣好心道:

「我只是个建议,听与不听,在你。」

卢奂点了点头,将桌案上李林甫批覆的那封文书,放在一旁。

他和李林甫的争端,主要就是在官员铨选上面,因为大唐历来有权利负责铨选的官员,有好几个,不一定都在吏部。

眼下是李林甫丶牛仙客丶他丶还有门下省的二把手,黄门侍郎陈希烈。

牛丶陈就不要说了,已经是李林甫的狗腿子了。

眼下就剩下他,还能勉强争一争,但也只能争到一些李林甫看不上丶不在乎的职位任命权,是个拾人牙慧的。

如果没有他,李林甫可谓是一家独大了,天下官员任免,尽在掌握。

所以卢奂才向圣人谏言,希望严挺之回来,主持吏部工作,而严挺之的回归,可以将裴耀卿丶李齐物也拉拢过来,届时他们就可以共抗哥奴,免得其独霸朝堂。

他们不是太子党,所以跟李林甫对着干,皇帝是不介意的。

权衡嘛,有人针对太子,自然也需要有人针对李林甫。

这时候,门外有人通传,说是中书门下让卢奂再过去一趟。

他才刚从那边回来,眼下又喊他过去,卢奂瞬间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果然,当他抵达中书门下的时候,李林甫什麽都没有说,而是指了指大堂责案上的一封敕文。

贡案,是专门存放皇帝诏书丶敕文丶旨意的地方,以显尊敬。

卢奂皱眉过去,打开卷轴一看,随即好奇的看向牛仙客。

他和李林甫的关系,导致两人之间话语很少,牛仙客呢,是个笑面虎,跟谁都可以笑呵呵的说几句,所以卢奂朝后者询问道:

「圣人救令高不危,担任左领军府胃曹参军,充任隋王问事?」

「敕文你都看了,何必多此一问呢?」牛仙客笑道。

历史上形容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是因为李林甫要麽不笑,笑起来是很真诚,很唬人的,但是牛仙客不一样,假的不能再假,一张假笑脸,要不都说他非宰相器呢。

「那麽原先的胃曹参军呢?调任何处?」卢奂皱眉道。

牛仙客笑道:「那是你的事情。」

我入你娘!眼下没有缺,我特麽去哪安排去?得!又一个失业的,卢奂一脸无语。

大唐的官员任命,是有任期的,任期一到,不是立即就能履任新职的,会有一个很长的等待期。

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只能担任一两任的小官,其馀大部分时间,都在托关系找门路。

究其原因,实在是没有岗位,所以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大唐出现了两种可以跳过等待期的方式,一个叫制科,一个叫吏部试。

制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因为它是不定期的,所以基本属于萝卜岗,前宰相韩休,就是制科出身。

这是为特别顶级人才提供的,一般人就不要想了。

那麽就只剩下吏部试了,主要科目有博学鸿词科及书判拔萃科等,属于是官员们的考核,考核通过,就能立即上任,一年也就那麽七八个。

但这七八个人里面,卢奂能做主的,也就一个,这还是李林甫为了避免卢奂不听调派,照顾面子留的。

「那麽那个裴迪呢?」卢奂问道:

「圣人有没有敕令?」

「美轮啊,有些事情,不要总是劳烦圣人,你要自己意会,」牛仙客笑道:

「裴迪的任命,右相已经批了,你照办便是。」

卢奂的字,相当有意思,字美轮,出自礼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也就是美轮美奂了。

眼下的他,自然是不敢再压着那份批文了,但还是想争取,道:

「吏部累年积压的未进官,数量过众,隋王宅这一次,是不是可以安顿几个?」

李瑁还在十王宅的时候,没人敢打这个主意,也就是李林甫和咸宜帮忙给他弄来了那几个生瓜蛋子一样的幕僚。

如今出嗣了,王府空缺又多,所以卢奂才想着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

「这个你去问隋王,」李林甫终于抬起头来:

「人家的幕臣,终归得正主同意才行,圣人可以下敕文,但你不行。」

「好!」卢奂简简单单一个字,就这麽告辞离开。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等人走后,牛仙客笑道:

「只想着安排人,也不想想俸禄从哪来,要不是右相弹心竭虑为国增赋,充盈国库,递补上来再多,也得喝西北风。」

李林甫叹息一声,搁下笔道:

「两座内库的营造费用,还需增加,王报上来了,尚需二十万贯,圣人这里,我们是万万不能节俭的,王忠嗣催钱的公文一封接一封,想个法子从户部给他调拨吧,对了,田仁琬到哪里了?」

牛仙客答道:「应该刚到武威,快马加鞭的话,返京至少还需一月,多半在上元节前后。」

李林甫点了点头,笑道:「老夫以田仁琬代你河东节度,仙客还要多体谅啊业「~~~」牛仙客赶忙摆手道:

「右相哪里的话,一个虚职而已,我从未放在心上,河东确实需要大将坐镇,我既去不了,田仁琬确为合适人选。」

他这也是在暗示李林甫,拿掉我的虚职可以,实职,想都别想。

因为牛仙客还兼着兵部尚书。

李林甫自然听得出来,闻言笑道:

「天下大事,上在圣人,下在你我肩上,老夫视仙客为昆仲兄弟,你我是一荣俱荣啊。」

明白,一损我损,牛仙客还是挂着他那副假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