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3章 增加研究人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53章 增加研究人手

“重构未来空战规则,通过智能化、网络化与能量武器实现‘跨代碾压’……”李暮迅速地读完整篇报道。

当看到六代机和五代机之间的差距后。

他的心中,更是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1.5马赫全程超音速巡航,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

不提在隐身性能、雷达探测与态势感知能力、武器系统和人机协同作战能力这些方面的领先。

仅凭速度。

都足以吊打五代机。

“假如能够提前将一些技术拿出来,说不定能够将六代机,提前一些时间搞出来。”李暮深吸一口气,心道。

现在研究,他是不敢想的,也不现实。

不过将一些还是概念的技术完善,或者将一些还没人搞出来的技术提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

航空院,大门处。

得知李暮今天会过来。

院长唐燕捷,早早的便在此等候。

而在他的身后。

是王石存、黄之前、涂吉达、卢笑鹏和宋文聪等人。

除了唐燕捷之外,他们倒是不知道李暮要来。

不过一看院长都等在这儿了。

那是谁要来,简直一目了然。

就在他们闲聊得正起劲的时候。

远处的道路尽头,朝阳升起的地方,走出一道身影。

不待看清样貌。

唐燕捷便当先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道:

“李顾问,您还没吃饭吧,走,咱们先去饭堂。”

“您怎么还亲自带着大家出来接我,生分了不是”李暮看了看周围的众人,调侃道。

闻言,唐燕捷苦笑道:

“我本来是一个人来的,谁曾想半道儿被他们看见了,全都跟了过来。”

“劝他们回去,还死活不听。”

“说什么要过来迎接,才显得尊敬,也方便第一时间和你请教。我能怎么办?只能由着他们了。”

他说完后。

李暮一时哭笑不得,看向黄之前等人,道:

“大家没必要这么做,等我过去也是一样的啊!”

“等都等了,李顾问,咱们先去饭堂,一边吃一边聊怎么样?”黄之前直接道。

从他的语气中不难看出。

最近的研究,恐怕遇到了不少的波折。

“我们走。”李暮微微颔首,道。

……

旋即,众人便来到饭堂。

打完饭菜后。

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待李暮开口询问。

黄之前等人,便将这段时间遇到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

首先,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问题。

发动机的进气道、压缩机和涡轮等部件,都需要极其精确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优化气流和提高效率。

这一点对于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即便有着ad的辅助,依旧进展不利。

当然,不是没有,只是实在是缓慢了一些。

说到最后面。

黄之前不禁长叹一口气,道:

“以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度,恐怕还要用上半年的时间,才能将核心机的设计给彻底完成。”

听到他的这句话。

其余人也不由停下了手中的筷子,跟着唉声叹气,神色也带有几分惭愧。

毕竟李暮给他们的方向,已经相当明确了。

拿不出来成果,纯粹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各位教授,你们先别急,关于核心机的设计,我这段时间有了更多的想法,应该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李暮笑道。

闻言,黄之前的眼睛猛的亮起,道:

“还请李顾问赐教!”

核心机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分,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主轴等构成。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效率、推力和燃油经济性。

如果核心机都搞不出来。

威龙-1战斗机说得再厉害,也只是空中楼阁。

“好,那我就说一说,给大家参考参考……”李暮继续道。

他们目前研究的,是老大哥的al-31fn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和歼-10后来采用的ws-10相比,材料工艺比较依赖传统的高温合金。

控制系统和冷却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

不过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至少他们能够造出来。

像是ws-10采用的全权限数字控制,现在就极其难以实现。

哪怕勉强搞出来。

最终也不可能做到后世的水平,实际的效果甚至未必比al-31fn的机械液压控制好。

……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李暮从al-31fn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开始讲起。

一直讲到它的控制系统。

当然,在分析机械液压控制的时候。

他也顺带提了提这款发动机后期改进型中的部分数字化控制设计。

以他们现在的半导体和计算机水平。

完全实现全权限的数字控制很难,但部分实现的问题还是不大的。

在最后,李暮简单地做了一个总结,道:

“通过轻量化设计和高效压缩技术,实现高推重比,借助单晶叶片和先进冷却技术支撑高涡轮前温度。”

“并用模块化的设计,兼顾可靠性和维护性。”

“这将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现在向我提问。”

他说完之后。

周围的黄之前等人,却没有着急举手。

而是看着手中的笔记,一个个都陷入在沉思当中。

良久之后。

黄之前才发出一声惊叹,道:

“李顾问的能力,实在是令人佩服得想要五体投地啊!”

他们了这么久的时间,也就堪堪摸到些思路而已。

结果李暮一来。

不仅给的思路更清晰。

甚至还给直接给出了初步的方案。

这份才能,已经将他们,乃至是整个时代,都远远甩在身后。

一旁的涂吉达等人也纷纷笑着赞叹道:

“黄教授说的也是我们想说的啊!”

“采用可变静子叶片优化喘振裕度和效率,使用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叶片加强耐高温高压能力!”

“这些我们想要想到,恐怕没个两三个月都不可能!”

……

众教授你一言我一语,眼神之中,写满了钦佩和敬仰。

他们研究了半辈子。

天才见过很多,万中无一的也接触过那么几个。

但像是李暮这般的,仅此一例。

即便是纵观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史,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过奖了,过奖了,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李暮笑着道。

在所说的内容当中,留下一些的漏洞,已经是他的习惯。

而且因为相信黄之前等人的水平。

所以这次还是双倍,加难版。

毕竟这些教授一个个都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待了几十年的大佬。

普通的小问题,一眼就能看穿。

不提升难度的话,很容易被怀疑。

“有问题也只是小问题,根本算不上什么。”黄之前笑道。

就在李暮准备继续谦虚两句的时候。

一旁的唐燕捷道:

“好了好了,你们还吃不吃饭,饭菜都快凉了!”

众人闻言,这才反应过来。

这顿午饭,吃了快2个小时。

而且每个人几乎都没有动几下筷子,铝制饭盒里的饭菜都还堆的满满的。

“唐院长说得对,大家快吃,不能饿着肚子研究。”李暮跟着笑道。

说罢,他当先拿起筷子。

其余人见状,也赶紧吃了起来。

……

吃过饭后。

李暮便被黄之前等人,直接拉到实验室,继续讨论核心机的设计问题。

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主轴、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

其中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算作一个部分。

一共6个部分。

12个人,每两个人负责一个部分。

分完组后。

紧接着就是理论研究的完善。

首先是关于高压压气机。

al-31fn发动机采用的高压压气机,是9级轴流式高压压气机。

在气动设计上,它的叶片形状使用的是高升力叶型设计,叶片前缘和后缘经过精密加工,可以减少流动分离和湍流损失。

流道设计上,流道逐渐收缩,主机增加空气压力。

还会通过三维启动优化,减少端壁损失和二次留损失。

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可调静子叶片技术。

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在非设计状态下不发生喘振的问题,在80年才出现。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想要做到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李暮道:

“吃饭的时候我简单地说过它的技术原理:通过调整静子叶片的角度来改变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去影响压气机的工作状态,。”

“下面我来说一说它的工作原理。”

“当压气机转速从其设计值降低时,静子叶片角度逐渐关小,以使空气流到后面的转子叶片上的角度合适。相反,当压气机转速增加时,静子叶片角度逐渐开大……”

他没有吝啬口水去分析原理。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搞出可调静子叶片,殊为不易。

解释得越清楚,越能够帮助众人进行研究。

而且除了宋文聪之外。

在座的基本也都是五十岁往上的年纪,用不着担心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可劲儿地塞资料就行。

……

七天后。

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

李暮走出航空院的实验室。

只是才走了两步。

脚步便不由有点发飘。

吓得门外的关建民和赵参军连忙上前,一左一右地扶住他。

“没事没事,腿有点麻而已。”李暮摆摆手,重新站好。

要是两人将这事儿报上去。

他恐怕又要被强制休假几天。

闻言,关建民无语道:“行了,别逞强了,回去先睡一觉吧。”

“你顺带去叫一声黄教授他们,让他们也去休息。”李暮道。

这一宿,不止是他。

黄之前等人,也累得不轻。

不过就从成果来看。

还是相当不错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