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长之路[慢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不说废太子妃带着孩子是如何忐忑不安的跟着胤礽出海的,等他们离开大清一个多月以后,总算是到达了胤礽已经建设了十几年的基地的时候,看着那人来人往,热闹的街市,当听说这一整个基地都是属于胤礽的之后,废太子妃都有点不敢相信。

等安置妥当以后,胤礽带着石氏和几个孩子把范围相当于一个小国家,拥有几百万人的基地大概逛了一遍以后,石氏和几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顿时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拥有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看着外面广袤无垠的地盘,只要这个基地一直往外扩张着,估计以后他们的国家虽然没有大清那边面积大,但也不小了,足够他们过上非常好的生活了。

在基地当中,胤礽就是土皇帝,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石氏就相当皇后,帮忙管理着基地这边很多的事务,权利可比在大清的时候大多了,还不用受制于人,自由度高太多了。

等在基地这边享受的过了一年以后,你让石氏再回到大清那边生活,估计她一百个不愿意,在这边当土皇帝自由自在的,孩子们也能够跟着一起来的先生们读书学本事。

要是用不习惯这边的东西,还可以派让你回大清那边购置各种物品,胤礽这个丈夫能够保证妻子孩子他们在这边的生活品质一点不比在大清那边差,甚至过得更好。

感受这如今自由自在的生活,基地这边同样有二十几万军队,也都在不停的习武,根本就不用怕从有强盗或者其他地方来的人威胁到大家的安全。

石氏没有想到胤礽所说的早有安排会是这样周全强大的安排,这简直就跟从大清分封出去,在自己封地过日子一样嘛!

没想到胤礽平日看着不显,居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给自己留了这样的后路,怪不得在面对皇阿玛的打压和废太子的时候,胤礽能够有条不紊的把大家都安排好呢!

因为陶长安如今并没有一起出海到海外自己的基地那边生活,两个基地距离还是有蛮长一段距离的,因此胤礽并没有把陶长安这个老三在海外同样也有一个基地的事情跟石氏说。

反正等以后老三也从大清那边出来以后,他们没事的时候互相窜窜门的时候,石氏自然就会知道老三他们也跟自己一样拥有一个小国度的事情了。

尽管胤礽如今看似带着自己的人远离了大清,但他可不敢保证自己带出来的人里面,是不是有属于康熙或者其他人的眼线。

为了不让大清那边这么快的知道自己在海外的生活情况,除了购买一些必要的物品以外,他基本不怎么让人出海离开基地这边。

在自己还没有足够强大到不怕大清那边带着海军过来攻打之前,胤礽觉得自己都需要低调的过属于自己的日子。

太过张扬或者嚣张引起康熙注意到自己在这边建立了小国的事情,胤礽还是有点担心大清那边的人嫉妒暗中使坏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胤礽可是懂得闷声发大财的低调法则,不让人注意到自己这边的。

等老三以后也出来了, 两个基地都强大起来以后,到时候就不用担心大清那边对自己两个人的基地会有什么想法了?

这次跟着胤礽出海的人,在离开大清之前,对未来还是十分迷茫的, 不过他们既然决定跟着出来了, 就证明他们留在大清的日子过得不一定会比在海外好。

因此在离开大清之前,胤礽已经让他们好好的跟大清那边的亲朋好友好好告别了, 至少接下来这几年内, 最多给大清那边的亲人报一个平安, 其他事情还是不能够让他们多说的

大清这边, 自从确认废太子一家已经从广州码头那边离开大清出海以后, 宫里的气氛都是比较低迷的,宫里最大的boss心情不好, 宫里的人可不就活得更加小心翼翼起来, 生怕一不小心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康熙在宫里这边迟迟等不到那些跟着胤礽一起出海的人传回消息, 心理还是比较担心的,可是对于胤礽出海以后往哪个方向走了, 康熙却并不知道, 这让他即使不放心的想要派人出海寻找,也不知道该让人往那边去找了?

对于胤礽的离开,陶长安是接受比较良好的, 毕竟他可是跟胤礽一样, 早早在海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基地, 基地那边的设施建设, 很多地方可是比大清这边都要好的。

只是其他人不像陶长安一样知道内情, 以为废太子一家是被流放到国外一样, 在外面过着人生地不熟, 朝不保夕的日子。

对此,胤褆他们也只是在表面为废太子一家的处境感到担忧,但心里面估计还不知道怎么幸灾乐祸呢。

谁让胤礽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从小到大胤褆他们这些人可是被胤礽这个太子狠狠的压一头,胤褆他们这些皇子当中,能够对胤礽有好感的比较少,估计除了陶长安这个不怎么在意这些的人,其他人都胤礽高高在上的地位,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少怨言。

当然作为失败者的废太子一家的离开,并不能够让大清这边的人关注太久,好不容易把太

', ' ')('

子之位空缺出来了,胤褆他们不敢奢想能够马上继承康熙的皇位,但却都想让自己成为下一任储君,坐等康熙过世以后登山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朝堂并没有因为胤礽的离开而平静下来多久,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朝中想要设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都在期盼康熙能够尽早的把新太子人选给定下来!

这个时候康熙是不愿意再重新立下一个太子的,毕竟他为了大清的未来和自己的权利不受威胁,这才忍痛把最宠爱的胤礽给废,还让胤礽带着一家人流亡海外,如今更是生死不知?

这个时候要是被下面的朝堂和那些儿子威胁着重新设立一位太子,岂不是白费了一场功夫,还让自己失去了胤礽这个儿子?

要是手中没有握着绝对的武力,康熙自己的身体要是差一点,跟一个普通五十七岁老人一样,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久的时候,康熙可能还会产生一点动摇,考虑要不要重新设立一位太子?

可如今康熙身体非常健康,自我感觉再活几十年都没有问题,这个时候让他立太子,岂不是跟逼着他把手中的权利分出去,让其中一个人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自己皇位?

对于掌控欲权利欲非常强的康熙来说,这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再逼自己让权,这他可不能够忍!

看着在朝堂上蹦跶得非常厉害的老大老八以及老十四,还有其他虽然没争得那么明显,但明里暗里也积极在自己面前表现,想要获得自己好感的儿子,康熙非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种权威被人窥视的冒犯之感。

果然随着这些儿子一个个长大就不可爱了,只知道窥视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就不能够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办差,自己给谁不给谁那都得看他们的表现,怎么能够这么积极的想上来抢自己呢?

胤褆他们不是没有感受到康熙的不悦,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可不能够退,要是退缩了让其他人夺了太子之位的话,那他们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看着御案上那一堆请求自己立太子的奏折,康熙心理是十分恼怒的。

一气之下他倒是想要看看谁在朝堂上蹦跶得最欢,干脆让朝中大臣主动推荐哪位皇子有资格当太子?

那些朝臣还以为说动康熙了呢,自然十分积极的把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给报了上去,选老大、老三、老四、老八、十四的人都有不少,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老大和老八这两个人了,一个是皇长子,立嫡立长,胤褆作为皇长子,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他的。

老大胤禩的人缘最好,礼贤下士,在朝中的呼声也是最高的,加上胤禩身后有老九老十支持,手底下拉拢的势力还是不小的。

康熙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还能够活不少年头,即使他要重新立太子,人选也不会从前面年纪比较大的儿子当中选了。

老大和老八他们呼声越是高,就越是刺痛了康熙那颗敏感的心,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冒犯。

让康熙不高兴的人,康熙自然也不会让他们高兴,这天在大朝会上,康熙就开启了他那嘲讽诛心的之言,直接把老大老八给骂得恨不得立马原地消失---就再也不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康熙这些辱骂了,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啊,什么辛者库贱人之子哪里痛就往哪里戳,好像下面站着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大仇人一样!

康熙把人骂的差点去死以后,这才不大痛快的处罚了好几个在朝堂上跳得比较欢的大臣,摘了他们头顶的乌纱帽让人拖下去以后,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起来,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引起康熙的注意,生怕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把自己这一段时间受的气都给发泄一顿出来以后,康熙心里就舒服多了。

看着底下跪着一地儿子和朝臣,康熙只觉得麻烦,并没有其他更多的感觉了。

幸好他一直都有好好的培养手下人习武,把军权和暗卫以及身边的禁卫军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底下这些儿子和朝臣即使心里再不服气,也只能够给康熙给憋回去。

要是这些人做的事情逾矩触碰到康熙的逆鳞了,康熙其实也不介意用雷霆手段把这些人处理一番的。

以前为了稳固大清的局势,不得不封一个太子来证明大清后继有人。

可如今康熙都在为差不多五十多年了,手中已经牢牢的把控住了局面,早已经不需要再因为外界的因素重立太子了。

既然已经忍痛把自己亲手养育大三十多年的优秀太子给废了,康熙就没想过马上重新再立一个太子了。

胤褆和胤禩两个人被康熙打击得最惨,在那么多人面前被自己皇阿玛一点面子都不留的骂得这么惨,可以说面子和里子都丢尽了!

这还不是让胤褆和胤禩他们最难过的。

康熙骂完他们两个亲儿子以后,可是又继续动手处理了一大批蹦跶得比较欢的人。

这些人里面,很大一部分可都是胤褆和胤禩自己派系的人,这次逼着康熙立太子的事情,可以说所有人都没有讨到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 ' ')('

不说胤褆和胤禩他们下朝回去以后,听到这些坏消息后是怎么吐血的,宫里的良妃听到康熙在大朝当中是用自己这个生母的出身把儿子给贬到尘埃里面的,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不是宫里的人不能够自杀,良妃自己也承担不起自杀以后给儿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要不然她都想直接死了算了。

即使理智不让良妃自杀,但她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儿子的拖累,已经没有继续活下去的想法了。

等老大胤禩听到宫里额娘身边的人说良妃不行的消息时,他简直是一点都反应不过来的。

毕竟前一段时间自己额娘的身体还好好的,怎么才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说自己额娘不行了?

胤禩这一段时间因为康熙当中责骂讽刺,势力发展势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加上他的心情也还没能够从这次打击当中走出来,这些日子一直都是窝在院子里面没怎么出来的。

可如今听到自己额娘病重的消息,他立马就坐不住了。

等看过病重奄奄一息的额娘,询问过太医额娘的病因以后,胤禩的心里也是十分痛苦的。

自己额娘肯定是因为知道了皇阿玛责骂自己的那些话,这才想不开让小病拖到无药可救病重的地步。

胤禩一直非常想出人头地,让其他人以后再也不敢看不起自己,就是想让额娘跟着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不用处处给人陪小心受气了。

可如今自己还没有出头,就已经连累到额娘因为自己不想活的地步了,这个时候的胤禩也是万念俱灰,十分痛苦的!

不说胤禩发现这个事实是怎么痛苦的了, 但到底不想失去自己的额娘,在经过一番挣扎以后,胤禩勉强打消了良妃不想活的念头以后,就过来找陶长安了。

这个时候能够救良妃, 让她身体恢复机能的也就只有那用特殊植物制作的药丸了。

这种药丸只有康熙和陶长安手里有一些, 康熙如今这么厌恶胤禩这个儿子,这个时候去求他, 胤禩知道是没用的。

没用办法之后, 胤禩只能够找陶长安这个三哥来求情了。

等陶长安见到这么颓丧的老八, 再听清楚他的来意以后, 陶长安其实是不想掺和这事的。

毕竟这个事情说起来也是他们为了夺嫡, 才闹出来的事情,自己要是帮忙的话, 也十分容易引起康熙不满。

要不是自己这些年来比较低调, 很少结交朝臣, 这次才险险的没有被康熙在大朝上喷毒液。

康熙那嘴巴可真是毒啊,陶长安那天也在现场, 那真是能够把人给骂死的啊。

不过看到老八这么可怜, 陶长安还是有点犹豫的,毕竟如果可能的话,谁也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病逝离开自己啊。

胤禩也知道自己平日里跟陶长安这个三哥并没有太多交集, 关系也只是一般般, 如今一开口就想让人家拿出那么珍贵的药丸, 冒着得罪皇阿玛的风险帮助自己, 也是比较为难人的。

可这个时候为了救自己额娘, 胤禩也不想自己以后一辈子背负害死额娘的罪恶感活一辈子, 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够过来求老三了。

见到陶长安面色为难, 胤禩不得不下了更大的本钱,说只要陶长安愿意给一个药丸,他愿意付出更加的代价

陶长安其实也知道老八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因为出身不高的原因,这才有点自卑而已。

自己以后可能还真有需要兄弟帮忙的时候,这个时候卖这么大的一个人情给老八,以后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还是可以凭此让老八帮忙的。

反复的琢磨了一下,反正康熙即使有点生气自己拿出药丸来救良妃,估计也不会非常生气,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但自己可以用一个药丸,就能够让老八一系欠下自己一个大人情,间接的也让老九老十他们两个欠下自己的人情,这笔买卖还是非常划算的。

等胤禩从陶长安的郡王府离开的时候,手中已经拿着一个装着药丸的玉瓶了。

没过几天,陶长安就听到良妃已经转危为安的消息了。

康熙这次也是被朝臣联合起来逼了一次,这让他发现朝中几个儿子的势力越来越大,有点尾大不掉了。

要是继续放任下去,以后局势就会变得更加混乱了,因此很是借着这次机会清理了一遍,给朝廷来了一次大换血。

反正就陶长安所知,这次老大老四老八以及十四他们几个都没讨到好,手底下的势力损失惨重,估计没有几年时间他们都恢复不过来了。

康熙这个时候身体非常好,在把朝廷来了一次大换血以后,还有精力处理各种朝政,稳住了大清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一世可能是胤礽主动退出,加上康熙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对朝政的掌控力非常强的缘故,夺嫡还没到最激烈的时候,就已经被康熙强势的打压下去了。

康熙没有跟上一世一样年老体衰,朝政在他的控制下,并没有失控的情况出现,虽然九龙夺

', ' ')('

嫡仍然出现了,但都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并没有跟上一世一样内耗过多进而影响到大清的国力,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

大清这边发展良好,胤禔他们这些人即使再想争,但以他们手上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势力,即使是他们所以兄弟联合起来,那都是抗不住康熙手中那些军队武力镇压的。

斗不过因为习武以后精力充沛的皇阿玛,胤禔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办差,希望通过办差能够做出成绩来,好能够在康熙这个皇阿玛面前多露脸,说不定皇阿玛因此发现自己比其他兄弟优秀,就把自己选为继承人呢!

抱着这样的希望,胤禔他们这些人干事办差的积极性那是前所未有的高,争着抢着揽差事,并竭尽所能的把手上的差事办好。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