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那边什么都不缺,荣妃也不敢跟东宫那边太过亲近,只能够暂时用这种方式表示谢意了。
陶长安笑着点了点头,答应道:
“太子比较喜欢美食,别的东宫那边都不缺,额娘你让人多准备一些好吃的,让儿子拿过去就行了。”
反正这个人情也是以后由陶长安来还的,荣妃这边无论有没有表示,都是可以的。
胤礽作为重生人士,可不就小心眼到跟后宫的一个宫妃计较。
荣宪第二天知道父皇已经答应让她也跟着一起木兰围场的和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跳了起来!
十分兴奋的围着荣妃和陶长安他们叽叽喳喳的说了好些话,期盼起出宫以后能够见到各种新奇好玩的事情来了。
对于女儿难得活泼起来,有这个年龄小女孩的该有爱玩的性子,荣妃还是笑得十分纵容的。
这个宫廷真的是把人给逼得变了模样,即使是孩子,要是不早早懂事听话的话,想要在宫里过好一点的日子,那也是比较困难的。
荣妃心疼女儿早早的懂事起来帮着自己一起照顾小儿子,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件事情能够让女儿这么喜欢高兴的,荣妃当然比较纵容女儿多高兴一会儿了。
等到启程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十多号的事情了。
这次陶长安因为年纪还小,就干脆跟着荣妃坐一辆马车了。
马车里面是加大的,坐两三个人还是非常宽敞的。
长长的队伍从宫里出发,浩浩荡荡的慢慢走过京城的长安街道。
街道两边已经被官府提前给清理了一番,街道上并没有什么行人,透过马车的车窗,只能够隐隐的看到远处客栈酒楼里面有不少人。
荣宪爬在用轻纱遮挡住一部分的车窗,不停的往外看着那些跟宫里完全不同的景象。
时不时拉着荣妃这个额娘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路上兴奋得不行!
荣妃自己也透着车窗缝隙往外看着,毕竟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看看宫外的景色了。
宫里虽好,但规矩实在是太多了,一言一行都有讲究。
在宫里那么多年,荣妃对宫里那些景色也有点审美疲劳了。
现在能够看看宫外的景色,换一种心情,还是非常好的。
虽然上次陶长安已经去过五台山那边了,但并没有看多少景色,就回宫了。
对于京城这边的街道建筑这些景色,陶长安也是非常好奇的,早就爬在另一边的车窗往外瞧着了。
只是他到底知道得多,并没有表现出跟荣宪一样惊讶惊奇而已。
荣妃见小儿子这么沉稳,心里也是非常欣慰的。
毕竟对于小儿子,她并没有教导太多,可小儿子从小开始就十分聪明,看着其他人,就能够学到很多手段。
小儿子越大, 荣妃就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越是靠得住。
不得不说,能够生出这样聪慧优秀的小儿子,荣妃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值了。
只是她偶尔也想过,要是自己前面的几个儿子能够养住, 说不定他们也会这样聪明可爱呢!
可以说没能够养住前面四个儿子, 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这是荣妃心里最大的遗憾了。
这样的遗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治愈恢复的, 可能需要一辈子, 伴随着过世以后, 才算结束。
陶长安这个时候可不知道荣妃这个额娘想什么, 只是受到荣宪的感染一样, 时不时往外瞧上几眼,看看外面的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出了京城以后, 管道两边就没什么人了, 也不需要官府提前肃清道路了, 时不时还是能够看到田间地头有不少老百姓在那里挥汗如雨的劳作。
看着那些衣衫褴褛劳作的老百姓,陶长安就能够知道大清虽然号称是太平盛世, 但民间的老百姓过的日子, 还是比较艰难的。
毕竟是一个封建皇朝,所有的生产力生产资料都集中在上层人手中。
普通老百姓没有足够的田地,种植以后收获的粮食产量也不高, 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些事情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 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即使日子不好过, 但在康熙的治理下, 起码能够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那些贪官污吏也没那么嚣张, 比起其他时候, 也算是比较好的了。
陶长安都能够看得到的景象, 坐在前面马车里面的康熙和胤礽他们自然也能够看得到。
这些年来康熙已经尽量让吏治变得清明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子相比起来,比康熙当初看到的已经有所好转了。
看到外面的情况,康熙十分欣慰的跟坐在旁边的胤礽说道:
“保成啊,外面老百姓们的日子可不好过,这些年在朕的治理下,只能够让他们勉强有活干有饭吃,但距离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以后等你接过大清的担子以
', ' ')('后,你一定要把父皇没有做到的事情努力做到啊!
让大清所有的老百姓看看,在我们满人的治理下,他们的日子过得可比当初汉人治理的时候好多了。
他们能够过上这样的好生活,靠的可是我们满人,只有让老百姓他们意识到跟着我们有好日子过,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满汉一家亲,稳固我们对大清的统治,这样的重任保成你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才能够不辜负父皇的期待!”
胤礽看着外面那些老百姓,其实心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他一直住在宫里面,可没有体会过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不能够深切的体会老百姓他们的日子是怎么样的了。
不过想到以后大清居然会被外面的红毛鬼子攻破,那样国破家亡的惨像,让胤礽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非常不舒服的。
即使他上辈子没坐上皇帝的位子,但早已经把大清视为自己的家了。
自己的家居然被一直看不起的红毛鬼子占领欺凌了,胤礽自然是非常不高兴的。
不为了那些老百姓,也要为了争口气,胤礽都不会让外面那些人有机会再侵犯大清领土的。
不过对于康熙的教导,表面上他还是一副受教的模样,答应道:
“父皇您放心吧,儿臣会好好学的。
不过在儿臣眼里您就已经是最厉害的明君了,不用儿臣,在父皇您的治理下,老百姓他们也能够过上好日子。
儿臣哪里比得上父皇您厉害呢,以后还需要在父皇您的教导下,才能够有所进步,但想要达到父皇您这样的程度,没有几十年估计儿臣是做不到的。”
康熙对太子的期望和要求可是非常高的,本来有点不高兴胤礽说没有自己这个皇帝厉害。
毕竟胤礽是康熙亲手教养长大的,要是比不上自己,岂不是说明自己教导得不够好,不过没等康熙沉下脸色训斥太子,胤礽就一脸认真的说道:
“在儿臣眼里,父皇您确实已经非常厉害了。
儿臣没有经历过您以前的困境,想要轻易的超过父皇您,那怎么可能呢?
不过幸好父皇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有您在,大清的老百姓自然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您可是儿臣的主心骨,要是没有您,儿臣可撑不起大清这样的重担,所有父皇您可千万要好好的保重好身体,好好照看着大清和儿臣才行啊!”
那一副小儿离不开父母的模样,让康熙看了还是只能够安慰自己,太子毕竟还小,自己如今就这么说,估计让他感到不安了。
他如今才十岁,虚岁也只是十一岁而已,小肩膀扛不起大清这个重担,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康熙只能够无奈的看着太子,说道:
“父皇总有老那一天,保成你还是需要好好努力,等以后才好接手大清这个担子。
如今时间还有,倒是不用那么着急,你就先在旁边看着父皇是怎么治理大清的,先多学一点经验吧!”
只要不提让自己再努力学习成长什么的,胤礽就能够心平气和的,跟在旁边学习,至于学得怎么样,还不是看自己了。
“嗯,保成会好好跟父皇您学习的。
不过在儿臣心里,即使儿臣以后长大了,也不可能比父皇您厉害,能够学到您的几分,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父皇在儿臣眼里才是最厉害的。”
被太子这么崇拜的看着,康熙的那点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毕竟比起朝中大臣那有点虚伪的奉承,太子这种不带丝毫功利之心的真诚崇拜,才是最让人开心的。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诚加上赞美,这种真心话才是最致命的。
看康熙那晴转多云,勉强压抑住上扬嘴角的样子,就知道胤礽这话的效果有多好了。
胤礽其实不喜欢康熙再说把大清交给自己的话语,反正最后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还不如省了那个功夫,做点自己真正喜欢做想做的事情呢。
上辈子自己就是太过为康熙这个父皇着想,把大清当成自己的责任了,才会浪费了一辈子的时间。
在没有想明白自己真正的想要做什么之前,胤礽打算先过好自己如今的日子,让自己不留下遗憾先。
即使康熙一直教养自己长大,可如今胤礽已经搬到东宫毓庆宫这边单独居住了。
康熙这个父皇最多也只是关心一下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学习进度怎么样?
但也不能够陪着自己过日子,一天或者一个月当中,胤礽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渡过的。
自己都过不好了,哪里还能够顾得上帮助人家过上好日子啊?
反正胤礽不是那种无私的人,在想明白了以后,自然不会再按照康熙教导那样,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成长,为大清操心上面了。
在这点上面,胤礽跟陶长安还是非常有共同语言的,这才是他们这辈子关心处得比较好的原因。
毕竟要是没有共同语言,凭借胤礽的心高气傲,还有陶长安那并不
', ' ')('喜欢奉承人委屈自己的个性,肯定是处不来的。
可如胤礽想开了,陶长安也一直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毕竟喜欢享受养老生活,可不就是一拍即合,平日了多了一个一起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嘛!
要是让康熙知道老二老三两个人是这个原因才合得来的,估计得气死。
不过谁让胤礽表面掩饰得好,凭借着上辈子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康熙面前装出一副很努力学习的样子。
用实力来装模作样,估计还是比较少人能够看得穿的。
至于陶长安,他一直都表现得知识记忆力好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即使理解了先生在课堂里面教的那些东西,但也会一副认认真真学习的模样,表现得不好不差,按时完成课业,这就已经让康熙和上书房那边的先生找不出什么毛病来了。
两个喜欢扮猪吃老虎的人,凑在一起吃喝玩乐,别人见了还以为他们两个在努力学习,只是累了的时候喜欢吃点好吃的,这点也不过分,连康熙知道胤礽和陶长安喜欢折腾御书房的大厨做好吃的,也没有阻止。
反正孩子喜欢吃好吃的喝好喝的,那不是非常正常嘛。
只要不闯祸,认真学习听话,那就已经是好孩子了。
人总是对好孩子比较宽容的,即使看见他们做什么事情过分一点,也会主动给他们找理由说服自己的。
走了半个多月的路以后,一行人总算是到了木兰围场这边了。
驻营之后,陶长安就被胤礽派来的冯顺连人带着东西,都一起搬到太子胤礽那边去了。
显然胤礽之前说让陶长安一起过来作伴的话,确实是真的,这不一到达目的地,陶长安就被胤礽给拎过去陪着了。
太子可是住在皇上帐篷的旁边,那边的安全并没有什么问题,荣妃还是比较放心让小儿子住过去的。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