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长之路[慢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宝玉不愧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子, 不用自己二房这边提出这样的要求, 老太太就帮着说了。

有老太太亲自出面说情, 老爷子应该会考虑一下吧?

毕竟刚刚陶长安直接一点都不留情的就拒绝了亲朋好友他们家的孩子过来学习, 如今轮到自己家的孩子了, 老爷子应该不会拒绝吧?

没等陶长安开口说答应还是拒绝,贾赦这边趁着这个机会,赶紧也开口请求道:

“老爷老太太,我们府里可不仅有宝玉一个孩子不爱读书,我们大房这边的琏儿,同样不擅长读书,要是可以的话,您们看能不能让琏儿和宝玉一起跟在老爷身边学习一下啊?”

是啊,就跟二房那边的贾宝玉一样,大房这边的贾琏同样是让父母比较头疼的小儿子。

作为大房的小儿子贾琏,和作为二房的小儿子贾宝玉一样,以后的处境就跟当初的贾政身为原主的小儿子一样,处境有点尴尬。

以后等他们大哥继承爵位以后,他们作为弟弟,就只能够在父母百年之后分家成为贾家的旁支了。

贾赦和贾政两个人跟陶长安可不同,贾赦他们可没有陶长安的本事,可以自己立下大功,让朝廷恩泽到小儿子贾政身上,给贾政也弄了一个爵位回来。

可以想象,以后贾琏和贾宝玉就只能够靠自己的本事过活了。

可惜贾琏和贾宝玉一样,都不是爱读书的性子,想要让他们走科举的路,估计是走不通了。

作为勋贵出身,贾琏和贾宝玉两个人也不是可以吃苦,通过武举出仕的料。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都是一样的,贾赦和贾政同样也希望家里那不成器的小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合适他们的路可以走。

在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前,让孩子跟着他们祖父学一下培育农作物的技术,将来也是一个比一般人有优势的地方,说不定以后就能够跟他们祖父一样,通过培育出高产的粮食,受到朝廷的封爵呢!

贾母本来是有点不大高兴老大打算自己的,可听到老大提到自己另一个孙子贾琏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忽视了另一个同样不擅长读书的孙子了。

不由得说道:

“老爷,你看老大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可以不管外面那些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可既然您有这个本事,总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琏儿和宝玉两个不成器的孙子以后一无是处,一事无成吧?”

贾政也跟着说情道:“老爷,你就可怜一下宝玉吧!

是儿子没有本事,不能够像您一样给两个儿子都挣来爵位。

我身上的爵位以后按照朝廷的规矩,就只能够让珠儿继承,可宝玉同样是我跟王氏两个人的孩子,儿子总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这样虚度光阴,等以后长大了一事无成之后,后悔莫及吧?

反正您平常也没什么事情,宝玉那里也不需要您费心什么,您什么时候方便的时候,就把他叫过去随便教一点,就够他受益无穷了!”

老头子身上的本事大着呢,可不仅只有会打仗和种田这样的本事,让儿子到他祖父身边,只要学到他祖父身上的一点本事,以后出去了也能够被人高看一眼。

贾赦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老二,行啊,一直以为老二比较木讷,没有自己机灵会看人眼色。

可今天才发现,老二他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嘛,居然看出了老头子不简单,本事大着呢。

要不是老头子喜欢安静,不耐烦带孩子,要不然贾赦都想把大房所以的孩子都送到老头子那里,让孩子们跟着老头子好好学一学了。

贾赦自己和贾政两个人跟在陶长安身边这么久,也是知道老头子厉害的地方十分多的。

可惜他们两个做儿子的脑子实在是不怎么聪明,居然没有学到老头子身上的几分本事。

自己学不会,不如就让小儿子去跟着他们祖父学吧。

毕竟大儿子贾瑚读书已经十分厉害了,以后还能够继承爵位,这个跟着祖父学习的机会,贾赦只能够偏心,让小儿子贾琏去了。

贾赦生怕老头子拒绝,连忙附和道:

“是啊是啊,老爷您这么厉害,我们也知道您不耐烦带孩子,家里这么多下人呢,让他们看着就好。

老爷您只要心情好,有空的时候教导一下琏儿和宝玉就成,您看行吗?”

被他们几个说到这个地步了,陶长安只能够无奈的说道:

“行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我就麻烦一点,没事的时候,就教导一下琏儿和宝玉吧!”

想了想,陶长安发现自己好像不只是有贾琏和贾宝玉两个孙子,既然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总不能给显得自己这个祖父像两个儿子那样偏心吧?

陶长安记得大房那边好像有一个庶子叫贾琮的,二房也有一个庶子好像叫贾环吧?

于是看了贾赦和贾政他们一眼,说道:

“既然都已经答应带琏儿和宝玉他们两个了,老大老二你们顺便也把贾琮和贾环他们都

', ' ')('

一起送过来跟着我学习吧。

反正都是我的孙子,他们几个能够从我这里学到多少本事,就看他们自己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提贾瑚和贾珠他们两个,实在是他们两个已经长大,正忙着专心读书考进士呢,可没有时间到自己这里学习,陶长安就懒得提他们两个了。

听到庶子他们也能够跟着老爷学习,张氏还好,面上看不出她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倒是王氏,对赵氏这个趁着自己被禁足之后,跟丈夫生了间隙的时候,趁机邀宠生下来的庶子,王氏可是十分不喜的。

张氏因为公公之前帮过自己娘家大忙的缘故,对公公的决定自然是没有异议,高兴的说道:

“既然老爷您同意了,那回头儿媳就让琏儿和琮儿他们准备好,以后好好的跟着老爷您学习!

要是他们两个人敢不好好的跟着学习,老爷你不用给我们面子,只管放手管教就是了,大爷和儿媳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的,老爷你只管放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导两个孩子吧!”

王氏见张氏居然这么会卖乖,这不是衬出自己对老爷子有意见嘛!

老爷子可是府里的权威,王氏可不敢表现出一点不满来,连忙跟着说道:

“是啊是啊,以后宝玉和环儿也得麻烦老爷您帮忙教导了。

要是他们敢不听话,老爷您尽管打骂处罚,我们绝对不敢有任何意见的,您放心吧!”

陶长安把目光看向贾母,说道:

“夫人你要是想让我教导好宝玉他们,那以后可不能够因为心疼宝玉,就护着他,帮着他偷懒了。

要是夫人你做不到的话,那我以后就不再教导宝玉了,省得浪费时间。”

贾母也知道自己因为心疼宝玉,老是纵容他的坏习惯。

她毫不怀疑,要是以后宝玉因为受不了苦,求到自己这里的时候,自己估计还会像以前一样心软,忍不住帮宝玉逃课了。

看自己丈夫那一副如果自己不答应以后不干涉对宝玉的教导,就不答应让宝玉到他身边学习的威胁之意,贾母能怎么办?

只能够有点憋气的答应道:

“行了 ,我以后不干涉老爷你对孩子们的教导,这总行了吧!”

陶长安可不管贾母心里面气不气,既然求着自己教导孙子了,她以后自然不能够像以前那样,老是纵容贾宝玉这个孙子了。

其实陶长安答应教导几个孙子,也不完全是好心,只是看几个孙子平日在府里游手好闲的样子有点不顺眼。

凭什么自己为了完全原主的愿望,总是需要为整个荣国府着想谋划,这几个孙子就能够坐享其成,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由着性子过舒服的日子啊?

以前懒得管他们几个,如今既然贾母和两个儿子儿媳妇他们都希望自己教导一下孙子,那自己就勉为其难一下,用几个孙子来给平静的生活找点乐子吧!

想必四个孙子凑在一起干农活, 汗流浃背,苦逼兮兮的样子,一定非常好玩吧!

果然,就跟陶长安预料的一样, 贾琏贾宝玉这两个被府里宠惯了的人, 听到父母说让他们以后跟着祖父去种田,一下子就不愿意, 闹起来了。

可惜这次他们父母的意见十分坚决, 不论贾琏和贾宝玉怎么闹腾, 都没松口。

第二天就压着他们两个, 顺便带着庶子到陶长安这边来了。

陶长安让贾赦贾政他们离开以后, 就把四个孙子丢给护卫们看着,让他们四个再后院开发出来的几亩田地里面学习如何挖土了。

贾宝玉他们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啊, 还没开始干呢, 个个都叫苦连天了。

可惜在旁边监督他们的只有祖父的护卫, 贾宝玉和贾琏他们发现自己哭闹了半天也没人来搭理他们,护卫们可不跟他们讲什么情面, 只说祖父吩咐了在他们没有完成挖地任务之前, 他们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够在这里待着。

贾宝玉和贾琏两个可是府里比较受宠的孩子,性子自然不会太好, 见护卫们这么说, 他们自己不愿意干, 还不让贾琮和贾环他们做, 四个人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消磨时间, 就想等着祖父改变主意或者他们父母发现他们还没有回去, 派人来找他们回去。

可惜贾宝玉他们一直等到天黑, 都没见祖父改变主意或者他们父母过来找他们,午膳的时候也只是给了他们一个馒头和白开水填饱肚子而已。

本以为熬到晚上他们就可以回去了,可惜陶长安就想借这次机会,让四个孙子体会一番人间的险恶,他们连院子都出不了,只能够在院子里的一间房间里面的地铺过夜,身边连一个伺候的下人都没有,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动手。

当然,才第一天陶长安也不算太丧心病狂,怕四个孙子不懂得怎么自己吃饭穿衣,还是好心让一个老嬷嬷过来教了一下他们怎么做的。

自然这样的好意,是不会被四个孙子感受到的,贾宝玉他们可不想接受这样的好意,自然是不会接受的。

', ' ')('

惜在陶长安这里可没人惯着他们,在被关在院子里面翻田挖地一个多月以后,等贾宝玉他们从院子里面出来,个个都黑了几层!

好不容易可以见到自己父母,贾宝玉和贾琏又跟疼爱他们的父母和祖母哭闹着说不愿意去祖父那边的院子了。

可惜这个时候可由不得他们愿不愿意了,其实贾母他们本来只想让孙子过去学一下技术而已,没想到老爷子是这么教导几个孩子的!

可当初明明是他们求着老爷子答应帮忙教导的,并保证不干涉老爷子是怎么教导的,那些话犹在耳边,贾母他们尽管心疼,但也不敢出尔反尔。

老爷子的脾气可不好,一旦老爷子决定了,他们这些人可不敢忤逆他。

贾母不敢干涉丈夫教导孙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只能够让人把守在院子周围的护卫叫了过来,叮嘱他们一定要看好自己几个孙子,万一国公爷教导得太过严厉了,他们一定得劝着点,注意保护好几个孙子的身体健康,不让他们因为太过辛苦,伤了身体

贾宝玉他们见连以前最宠他们的祖母,都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依着他们了,只能够死了逃避的心思。

几个孙子老实了,陶长安这才偶尔抽空过去看看他们,随口指点一下他们怎么种田才比较好。

当然,自己这几个孙子以后估计是不怎么会亲自种田的,陶长安让他们最新体会学习种田,也只不过是想要先磨磨他们的性子,以便于后面自己的教导。

到底是自己的孙子,要真的像贾母那样纵容孩子,只会毁了四个孙子的后半辈子。

他们老一辈在的时候,的确是能够护住儿孙,可他们总有走的那一天,等那个时候,这四个孙子自己也有儿有女了,沦为旁支,又能够享受多少荣国府的资源?

到时候需要他们自己立起来庇护儿孙的时候,到时候一点本事都没有,估计后悔都来不及了。

经历了这么多世界,陶长安体验最深刻的一点就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靠得住的。

只要自己本事足够了,那么所面对的困难好艰苦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靠着自己也能够逐渐走出困境。

自己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了,就不需要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不用自怨自艾的觉得人家没有为自己着想。

除了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外,外人又不是你肚子里面的寄生虫,即使愿意帮你,估计也不会帮到你心坎上你要是因此抱怨人家帮忙不好,那就就是你自己不知道好歹了,可到底不合心意,自己心里面也膈应,还不如自己有本事,按照自己的心意把事情办好呢!

对于有本事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比较受人重视的。

生而为人,谁不希望能够获得周围人的基本尊重啊,要是这四个孙子再这么继续许多学习的时间,等以后还不知道要为小时候的虚度,付出多少代价呢!

陶长安在自己学习医术和研究功法之余,随便拿点他会的东西出来指点一下几个孙子的学习,就够贾宝玉他们学上好久了。

贾宝玉他们四个可不是他们祖父的对手,也没有资本对抗,只能够跟当初的贾赦和贾政一样,斗不过自己祖父,只能够老老实实跟着陶长安学习了。

在跟着自己祖父学习了好几年以后,贾宝玉和贾琏他们身上的那股骄纵天真之气都被磨光了,不仅要跟着老农种田学习培育农作物甚至是花卉,同时还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锻炼,并且按照陶长安给他们每个人特点专门规划出了他们擅长的方面,专门请了人让贾宝玉他们进一步加深学习。

比如贾宝玉比较喜欢和擅长诗词歌赋,辑写一些传记,陶长安就让他专门往这方面发展进行培养,争取以后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一个大家!

有自己所擅长的地方,万一以后贾宝玉这个孙子流落街头那天,还能够靠这一方面的特长养活自己,不用担心他会被饿死。

至于贾琏他就对算学方面比较喜欢和擅长,陶长安也编辑了一本符合这个时代的算学方便的书籍,让他跟着算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学习。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