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贾瑚和贾珠这个年纪,是已经能够记事了的,大房二房的纷争到底影响到了下一辈。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府里的资源就这么多,他们父母不争取的话,就只能够成为受委屈的一方,双方都认为自己吃亏了,人心可不就不齐了嘛,这是无法避免的。
陶长安对于底下小辈们的争夺,只要是良性的他都不会插手,有时候互相竞争一番,有利于互相进步嘛!
在陶长安划下界限,只支持两房良性竞争,凡是越线的就会受到惩罚以后,大房和二房就学乖了很多,不敢在私底下作妖了。
反正只要不越线,不闹到自己跟前来,陶长安也不怎么理会两房之间事情的,当然也不会逼着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兄友弟恭,只要他们在规矩范围内行事,他们怎么自在就怎么过吧!
贾母这个当家夫人头上有陶长安这个丈夫看着,也不敢在明面上太过偏心,对两房大致也过得去了。
至于私底下贾母是怎么拿自己的私房补贴小儿子的,这陶长安就管不到也不想管了。
这一世,王氏在被禁足之前,是和张氏一起管家,禁足之后连院子都出不了,更不用说管家了。
没有管家权,王氏这个时候也没有开始偷偷在外面放高利贷害人,暂时没有触犯律法。
至于以后,有陶长安派人盯着,王氏要是敢伸手私底下放贷,就不要怪陶长安出手剁了她伸出去的爪子了。
在贾琏两岁多,元春一岁多的时候,陶长安的武功修炼得不错,一个人可以打好几个高手以后,静极思动,干脆直接跟如今身体还十分不错的皇上请了长假。
说是自己年纪大了,以前都忙着打仗和做官,都没有机会回金陵老家祭祖,顺便到处看看的时间,如今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要是再不趁机会到处走走,他还真怕以后老了就走不动了。
说这话的时候,当今看着荣国公那精神饱满,身体十分健朗,看着就能够活好几十年的模样。
在看看自己,差不多的年纪,自己感觉精力那是越来越不济,还常常被底下惦记着自己皇位的逆子给气得半死,头发都白了大半!
两个人一对比,当今觉得自己才是那个需要休个长假,好好休息的人。
本来皇上是不想放人的,心腹身体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他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他的地方呢!
可惜耐不住荣国公这个老臣一副自己不答应,就整天缠着自己磨的厚脸皮模样,到底经不住答应给了陶长安半年的假期。
能够不用每天一大早的上朝,终于可以出去到处走走,陶长安才不在乎其他觉得他厚脸皮,为了请假硬是磨得皇上烦的不得不答应呢!
要是有人过来说酸话,陶长安还故意做出一副人家这是羡慕嫉妒自己的模样,让对方要是实在羡慕,也可以去求一求皇上,说不定皇上心一软就答应了呢!
这话说的,一般人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这么去磨皇上啊?
不怕皇上一个不高兴,让自己彻底回家休终身长假,不用回来做官了吗?
也就荣国公这个深受皇上看重的老臣,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其他人可不敢测试一下他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怎么样!
这些年陶长安虽然对朝堂上的事情不怎么上心,但谁让他有剧情这个金手指呢。
关键的时候,他特别懂得如何站位,也搞得清自己的身份,从来不会仗着皇上的信任,就做出一些恃宠而骄的事情来。
面对太子和几个皇子的拉拢,也都是一副坚定保皇党的立场,能力靠得住,以皇上的意愿为重,不掺和党争什么的,这才能够一直得到皇上的看重。
尽管陶长安大概知道下一任皇帝可能就是四皇子,如今的太子和大皇子、三皇子都是夺嫡的失败者,但他从来不自作聪明,也不仗着自己的先知就想去改变一个皇朝的走向。
天下间的聪明人多了去了,可不是就自己一个聪明人,论智力自己可能还比不上很多其他人呢。
对于党争和皇位之争,陶长安能够做到的只是明哲保身而已。
原著当中贾家最后被抄家,其实跟宁国府和荣国府不知轻重的掺和皇位之争有关。
隔壁原主的堂兄贾代化已经去世十来年了,爵位也早就由其儿子贾敬继承,可惜尽管贾敬是通过科举出仕的,但由于出身勋贵,在翰林院做官的时候,一直被那些文官排挤。
陶长安这几年都忙着自己和荣国府的事情,倒是很少关注隔壁府里堂侄子的情况。
偶尔碰见了,贾敬也是打过招呼之后,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想起原著当中原主这个堂侄子可是被排挤得直接辞了官,连爵位都提前让儿子继承,自己一个人跑去京城郊外做道士不问世事练丹去了的。
贾敬可不在自己的任务范围内,陶长安倒是不怎么关注他。
三年前,女婿林如海在儿子养住了以后,选择外派到地方为官,想做出点实事来。
陶长安觉得这是好事,也就
', ' ')('选择帮了他一把,让他选了一个合心意的地方从知县做起,等以后履历够了,再给他运作升官的事情。
贾敏和林家老太太不放心林如海一个人过去,就干脆带着孩子,一家人搬过去了。
林如海如今还是一个小官,倒是不用担心他会参与到夺嫡的事情中去。
即使有人拉拢他,估计也只看在他是贾家女婿的反份上,对于这样的拉拢,早就得到岳父陶长安提点的林如海,那更是不会接对方伸出来的橄榄枝的。
林如海如今儿子都有了,他还想看着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呢,可不愿意掺和进这些危险的事情中去。
林家那边还算安稳,为了避免贾家被拉进夺嫡的风波当中,陶长安回金陵祭祖之前,只能够让人把隔壁的贾敬请了过来。
接到隔壁堂叔请自己过去一趟的要求后,贾敬还有点奇怪自己这位堂叔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自从自己父亲过世以后,两家除了过年的时候一起祭祖以外,来往得还是比较少的。
“侄子给堂叔请安,堂叔怎么突然想起来让人找侄子过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陶长安笑着让贾敬坐下,说道:
“想起很久没跟侄子你坐下来聊一聊了,趁着今天有空,就把你叫来坐坐。”
贾敬虽然弄不懂自己堂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大家都姓贾,同一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还是相信自己堂叔是不会害自己的。
聊着聊着,陶长安总算是知道自己这个侄子后来为什么宁愿辞官跑出去当道士了。
一是对贾敬当修道感兴趣,二是自从他进了翰林院之后,就一直遭受文官们的冷暴力,日子过得比较苦逼,三则是这些日子一直有大皇子的人来拉拢,希望他加入大皇子的阵营。
看来那些人拉拢自己失败了以后,就想间接的通过把宁国府笼络过去以后,间接的把荣国府拉下水啊。
听了一遍贾敬的诉苦以后,陶长安并没有露出什么同情的神色,而是问道:
“既然敬儿你在翰林院待得不习惯,以前为什么不跟我或者你父亲提,算了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
那些文官看不上我们勋贵出身的就看不上呗, 估计暗地是嫉妒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
因为那些文官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也只能够嫉妒我们这些出身比较好的人了,敬儿你不用把这些放在心上。
既然翰林院的人看不上你,你也不用搭理他们, 下值之后约上个合得来的人一起玩, 不是更好,何必跟那些不懂得变通的书生计较!
要是敬儿你实在待得不习惯, 要不我想办法帮你换一个地方待着?”
作为皇上的心腹, 这点小便利还是有的, 以前贾敬不提出来, 陶长安就当做不知道。
今天既然已经把人叫过来了解情况了, 这样顺手的事情,他自然不介意帮上一把。
贾敬刚刚开始进入翰林院的时候, 在遭受到同僚的排挤以后, 之所以没像他父亲贾代化寻求帮助换一个地方, 也是为了赌一口气。
后来等他觉得撑不住的时候,他父亲贾代化正好病重, 他哪里好为了这点事情麻烦病重的父亲啊。
直到贾敬的父亲过世, 贾敬情绪不高,在翰林院待得也越来越不舒服,要是时间久了, 估计会让他对官场对心生厌恶吧!
就贾敬如今的模样, 加上大皇子那边有心拉拢, 估计贾敬后面要是没有人能提醒的话, 稀里糊涂的就加入了进去也说不定。
等后面大皇子夺嫡失败, 作为大皇子阵营的一员, 贾敬为了一家老小不被清算, 估计只能通过辞官让爵的行为避祸了吧!
原著当中,原主已经过世了,荣国府是由贾赦袭爵,但实际权利却在贾母这个老太太手上。
原主的去世,荣国府也随着败落了下来,很多人脉都已经不能够用了,这个时候自然也帮不上贾敬什么。
原著中这时候贾赦因为从小是太子伴读的缘故,天然的就是太子阵营的。
贾家一共就荣国府和宁国府拿得出手一点,等太子和大皇子夺嫡失败以后,两府没一个逃得过去的,也难怪后面混成那个鬼样子。
荣国府如今陶长安这个荣国公是坚定的保皇党,贾赦都没有当家,他根本句没有站位的资格,自然影响不了什么。
至于贾敬这里,陶长安只能够做到提点一番,要是贾敬实在不听,那就怪不了以后陶长安不管宁国府了。
贾敬听到自己堂叔愿意帮自己一把,双眼顿时放起光来,连忙答应道:
“堂叔您能够帮侄子一把,给我换一个地方做官,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侄子在此先谢过堂叔了。”
对于贾敬的识趣,知道好歹,陶长安还是挺满意的。
满意之余,这才语重心长的劝说道:
“好说好说,你是我亲侄子,帮你一把也是应该的。
不过你说大皇子那边有意想让你给他们做事,你一
', ' ')('直待在翰林院,消息可能不是那么灵通,对皇上的意思不是很懂。”
说到这事,贾敬再糊涂,也知道这种事情可开不得玩笑,连忙正色起来,虚心的请教道:
“堂叔您是皇上的心腹,能够一直稳坐高位,本事一定特别厉害,这事要怎么做,关系到全家老小,还请堂叔教我!”
陶长安觉得贾敬可比自家的两个臭小子懂事多了,你看自己才提一句,他就知道放低姿态请教人了。
“堂叔也不好擅自揣测圣意,但是我想任是谁作为当家人,都不喜欢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底下的儿子就为了谁能够袭爵打个你死我活吧?”
贾敬作为一个同样有爵位的人,虽然他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贾珍,但想到要是自己有几个儿子,自然是希望几个兄弟之间能够兄友弟恭,而不是闹得跟仇人一样的。
只见他连连点头赞同道:
“堂叔说得对,那侄儿是不是要回绝掉大皇子的邀请,但这是不是容易把人给得罪了?”
“我们贾家一直都是坚定的保皇党,坚定的站在皇上一边。
若只是拒绝了皇子们的拉拢,不是靠向其他皇子那边,想必那些皇子还是能够理解的。
即使那些皇子不能够理解,贾家还有我在呢,侄子你怕什么?”
要知道如今宗族讲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那些皇子要是想要打压宁国府的时候,荣国府这边肯定也会受到牵连,在外面的人可看来,两府都是贾家人,只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罢了。
到底连着根,也写不出两个贾字,有事的时候陶长安就是不说,最终也是落在他这个官最大的贾家人身上。
心里清楚这一点归清楚,但这不妨碍陶长安这个时候拿这话来哄人开心啊。
看贾敬那一副找到主心骨的开心模样,就知道这哄人的话有没有效果了。
有了自堂叔这话,贾敬顿时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反正有自己堂叔这个皇上心腹在前面顶着,大皇子即使不高兴自己拒绝他的招揽,也不好拿自己怎么样。
“行,那侄儿就听堂叔您的了,同为贾家人,堂叔您是保皇党,侄儿怎么也要跟叔您站在同一战线才对,回去我就找机会拒绝大皇子那边。
以后若是还有人来找我,我就用这个理由拒绝他们!”
听到贾敬这么自觉,陶长安面上也是十分满意的,高兴的说道:
“敬儿你能够明白堂叔的苦心就行。
堂兄走了,作为跟堂兄做了一辈子好兄弟的人,怎么也要在堂兄走后,多照顾照顾一下敬儿你们府里,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走错路,这样以后到了地下,见到堂兄我也能够有个交代了。”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