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帝乙评分环节了。
周天子,周公旦,大秦,大唐,大汉,大明,各个时空的皇帝臣子都盯着天幕。
帝乙头戴金冠,身披战甲的形象出现。
他身上代表着评分体系的五角星出现。
最上方,爱民如子的一角点亮。
【维度一:爱民如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君王之爱民,则是为百姓谋福祉。
帝乙是从远古时期,第一次针对一个阶层打开晋升通道,而不是只是针对某几个人打开晋升通道的人,帝乙用才能选拔官吏,打破了世袭制的选人制度,虽然并没有像商纣王规模那么大,但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0分。
帝乙兴修水利,推广种植技术,大力推广井田制,用土地赋税制度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君王的仁德,35分。
帝乙推行了首子献祭制,贵族献祭制度,把祭品从最底层的奴隶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贵族,让贵族也感受到了人祭制度的切肤之痛,虽然帝乙也存在规模不小的人祭,但比起他父亲文丁的人祭规模还是在减少,也能够进一步改革,已经算是商周时期有作为的君王了,让人祭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交出了自己答卷,20分。
帝乙时期,仍旧采用了殷商惯有的男女政治开明的执政方针,并未女性进行压迫和残害,加10分
评级:甲中。
得分:95分。】
(不错,不错,在爱民如子这个维度,帝乙算是高分了。
(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做到了极限。)
【维度二:集权吏治。
集权方面,在分封制度下,还采用高度集权的措施,首子献祭制,贵族献祭制度,还有自称为帝,以及让诸侯定时汇报工作,这都是加强集权的举措,集权封面,满分60分。
吏治,帝乙也算是炎黄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中下层的君王,这些小臣在地方上监督诸侯,自己也会受到了帝乙的考核,这是第一次打破了世袭制的官吏制度,也给之后官吏的使用和考核奠定了基础,满分60分。
评级:圣级
得分:120分】
【维度三:国家财富。
帝乙时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推广井田制,使得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国家的赋税也因此而得到了加强。
另一方面,他积极的加强集权,让王畿内的诸侯偷税漏税的难度暴增,帝乙的财富也在快速的积累。
第三,通过了战争也掠夺了不少财富,尤其是对孟方和淮夷之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帝乙时期的改革也受到了外服诸侯的强烈反对,帝乙时期所能控制的财税,也只是王畿内,以及最后一次对尸方的战争,并未取得满意的战果,也使得他后期的财税吃紧。
评级:甲下
得分:80分。】
【维度四:内外战争。
帝乙刚开局就被姬周和昆夷偷袭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虽然功过改革,对淮夷和东夷作战取得了生胜利,但总体来说,帝乙时期的战争已经显得非常疲软,军事手段也只能维持王畿地区的有效控制。
评级:乙上
得分:70分。】
【维度五:国际地位。
帝乙的改革得罪了贵族,四方诸侯已经开始频频反叛,尤其是姬周,和昆夷造反,帝乙都没有镇压,折让帝乙时期的国际地位直线下滑。
在所有人眼中,帝乙的殷商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要不是还战胜了淮夷和东夷,这个维度几乎就可以是零分了。
评级:丙下。
得分:40分】
(好严格啊!感觉帝乙时期很多事情都不是他的锅。)
(这没办法,欲戴其冠,必受其重,如果做得好,就是一飞冲天了,比如周宣王,也是在各种逆境中崛起的,武丁,也是在内忧外患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想要高分,就得承受别人无法承受之重。)
(说的也是,乱世出妖孽,帝乙已经可以了,但是距离周宣王这种妖孽,感觉还是差了点手腕。)
(关键是没有学会以德服人。)
殷商。
帝乙哭笑不得。
以德服人,也要能斧的动才行。
他刚上位,姬周造反,昆方造反,都给他干蒙圈了。
要不是他锐意进取,殷商可能就直接被人打到了斩杀线,然后一波带走了。
我是死死的给殷商王朝锁住了血条啊。
我就这能力了,在多一点都不能够了。
孤愧对子孙啊!
大周,
周宣王手指在王座上轻轻敲击。
“说句公道话,帝乙的处境比孤还要差啊!”
“主要是没有受到愚民思想的荼毒。”
“感谢周公旦!”
周宣王是由衷感谢,他能够玩的这么溜,不得不承认周公旦愚民思想对有些人的影响。
要是都像殷商的贵族那么无耻,他感觉自己也玄。
“以后,学问越来越普及,后人想要玩的跟孤一样花,那就难了。”
毕竟在他的时代,也就几个人能够找到最顶级的学问,而且愿意去学,也学的会。
但如果越往后,知识越多人普及,出妖孽的概率就越大,妖孽对妖孽,跟妖孽对普通人,打出的效果可不一样。
大唐,
李世民盯着天幕,自从博主说了他的福手福足不是虐民,李世民感觉自己真的能够保三争一了。
他只期待能快点评价秦皇汉武,汉高隋祖。
“接下来,就看帝乙有一个千古功业了。”
【维度六:恩泽千古。
【恩泽一:献祭贵族,帝乙是第一个把贵族推上祭坛,让贵族献祭成为一种制度的猛人,贵族不愿意废除人祭,那就让贵族也感受一下人祭的滋味,这是一种从思想上废除人祭的残酷做法,虽然很残酷,但总算让贵族也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加30分!】
【恩泽二:自称为神,帝乙的反神权,跟武乙有了不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同,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我即神,这给后世君王皇帝开了一个新办法,在帝乙之后,凡是想要夺取神权的君王皇帝,无一不是在走帝乙的这条路,比如帝辛,不如秦始皇,比如....加30分】
【恩泽三:系统性的打破世袭制,从中下层选拔官吏,这种做法为以后打开阶层通道提供了良好的模板,商纣王的重用奴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拓展,以后的各种官吏选拔制度,都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之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帝乙时期小臣的规模不算太多,但已经成为一种体系,加30分!】
【恩泽四: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推广井田制,对底层进行税负减免,这种重视农业,让底层富起来,然后国家再提高收入的方式,叫做藏富于民,相比于让国家先富起来,然后在让百姓富起来,显然这种对百姓更友好,也是未来一种改革的方向,加30分!】
【恩泽五:中央集权,帝乙的集权,是历史一次系统性的集权改革,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恩泽千古,加30分!】
(等等,为什么帝乙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改革,就能恩泽千古呢?)
(中央集权有这么重要吗?)
(为什么我会觉得分权好呢?)
(前几个恩泽没有异议,但最后一个,真就没啥感觉啊。)
大秦,
秦始皇愣住了,加强中央集权,竟然不算恩泽千古,后世子孙是不是不明白啥叫中央集权呢?
这时候,淳于越就有话说了,他慷慨激昂:“陛下,子孙都不赞成集权,可见,分权,分封才是对的!”
秦始皇差点气笑了,一挥手:“扶苏,嬴高,胡亥,阴嫚,你们教教他,中央集权有何好处?”
扶苏,这不是难为我吗?
我心里也是不赞成中央集权的。
公子高,胡亥,赢阴嫚这次也麻爪了,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一加一等于二啊!
可怎么证明,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没有教他们,他们也从未想过啊!
秦始皇见状,都是脸沉了下来,怪不得儿子一个个都不行,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北宋,
司马光也和周围人讨论中央集权好不好的问题。
“鼓吹中央集权,就是把天下交给一个人的手里,这人如果有问题,将会是百姓集体买单。”
“啊呸,果然,后世子孙不学儒家,脑子都不灵光了。”
周围的文人纷纷点头称是。
大唐,
李世民的臣子也在鼓吹分权。
魏征立刻就把自己的已经拟好的腹稿《谏太宗十思考疏》的内容给说出来。
“陛下,莫要听信博主的胡言乱语,一个真正的明君,就应该学习上古圣贤,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李世民哈哈大笑,眼中逐渐冷意森然:“魏征啊,还说你不是世家的喉舌,没有收人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家的银子,你连垂拱而治都说出来了,还想说什么,一并说出来,让朕开开眼。”
魏征一咬牙,反正自己迟早都是要说的,于是把《谏太宗十思考疏》的中心思想给表述出来。
“君王就不应该代替臣子管理具体事物,这样,就不用费神,伤害自己的眼耳,只有这样无为而治,才能治理好天下啊!”
啪啪啪!
李世民给魏征鼓掌,太特么的能说了。
你魏征让我李世民当瞎子,当聋子,还说为我好?
你把我当秦二世忽悠了?
“这么说,魏爱卿是反对朕中央集权,乾纲独断了?”李世民眼睛眯起。
魏征点头:“陛下,中央集权才是误国之策啊!鸣琴垂拱,君王无为,臣子治国,才是明君圣主所为。”
李世民耻笑一声:“无耻!”
“那就让你们这些所谓的治国大才,看看中央集权的好处。”
李世民把自己要带上的一块和田玉给打赏了,直接发弹幕,“博主整天在吹中央集权,到底中央集权有什么好处?”
PS:
之前总有读者觉得我对魏征有偏见,那是你们没有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考疏》,不明白魏征想要李世民啥事也不管,做一个耳目塞听的傀儡。
有人说,魏征是孤臣,但孤臣只有两种,一种是屁股坐在皇帝这里,一种是屁股坐在了百姓那里。
魏征的屁股有没有坐在李世民这里,《谏太宗十思考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等到讲唐朝的时候,我会给你们揭开魏征的真面目,他到底屁股有没有坐在百姓那里。
为国为民四个字,古代能做到的臣子很少,很少,魏征还没有这个资格,他是不是世家的喉舌,其实看了《谏太宗十思考疏》,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了,心里就不会有期待了,他把李世民的皇权架空后要来给谁呢?难道是百姓吗?
晚上还有一张,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晚上会给你们说一下更内核的东西。
(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李世民发了弹幕之后,各个时空的皇帝都盯着天幕。
他们都被自己的臣子劝谏,要垂拱而治,要君王无为,可,为什么博主却说一定要加强中央集权,到底谁对谁错呢?
必须有一个说法。
陈勇也是罪了,他知道很多人鼓吹分权,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多人竟然不知道中央集权的好处。
必须来一波。
【中央集权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因为中央集权的需要,才诞生了出了大一统学说。】
【也就是说,因为帝乙要集权,在殷商末期,才有了大一统学说的理论研究。】
【才有了周公旦对于大一统理论的探索。】
(真的吗?)
(这个就是知识盲点啊!)
(我从来不清楚中央集权竟然是大一统学说的诞生因素。)
(博主细嗦!)
【很多人,对于各种学说的怎么诞生的不太理解,我就给你从根源上说起。】
【无论哪一种学说,都是为了治国服务的。】
【所以,就有一个前提,先有治国需求,再有相应的学说理论研究。】
【这叫什么?先有需求,再有产品。】
【先立一个项目,然后再搞研究。】
【需求,就是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产品,就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定制解决方案。】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人们因为有了跨地区通信,所以发明了信件,因为信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太慢,所以有了电报,因为电报不是实时沟通,所以有了固定电话,因为固定电话不能移动,所以移动电话....只要你想要的功能,以后手机上都会有,这就是需求决定产品。】
【这既是典型的现有需求,再有产品。】
【治国跟诸子百家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博主,你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你说的是手机,这跟学说不一样啊!)
(我也感觉关联度不大。)
【那我就给举一个治国的例子。】
【儒家董仲舒都知道吧,他的学说,就是给汉武帝量身定制的。】
【是汉武帝先有了治国的需求,之后,才有了董仲舒的学说。】
【他是这么一回事,汉武帝时期,想要打匈奴,但是,当时朝臣分成了三派,主战派,主和派,和中立派,其中两派都不想打,汉武帝很发愁。】
“董仲舒,你说,怎么办吧。”
汉武帝问。
暖阁内,董仲舒君前凑对:“这个好办,我们儒家有一派学说,名为大复仇,只要推广这种学说,大汉子民各个愿战,敢战,请战!”
汉武帝一喜,但随即又皱起眉头。
“解决了不敢打的问题,可朕的大汉,藩王太多,朝中臣子一个个想着郡国并行,孤要削藩,集中力量打匈奴,难度很大。”
董仲舒一拍手:“巧了,我们儒家公羊派学说,不但可以有大复仇,还有大一统学说,陛下如果想用的话,臣可以推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广。”
汉武帝一听,反问道:“法家就没有一派学说,是大复仇,大一统吗?”
董仲舒摇摇头。
汉武帝叹了一声可惜,董仲舒问:“陛下有何顾虑?”
汉武帝说:“我大汉以法治国,我不信儒家。”
董仲舒哈哈大笑:“这有何难,我可以把法家学说挖一铲子,放到了我的学说中。”
“这也行?”汉武帝惊呆了,你确定不给人家版权吗?
董仲舒:“有何不可?我的学说,我说了算!”
【对,董仲舒的学说,从法家法派的那里挖了一铲子,把法家法派的核心学术思想给融入了自己的学说中,主张:普天之下无二法,法令之外无二人,一下子就解决了汉武帝的大问题。】
【你以为汉武帝的定制需求就完了?没有!】
又过了一段时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汉武帝又找来董仲舒。
“朕怎么才能证明朕当皇帝的法理性呢?”
“天下人人都想要当皇帝,人人都想要学高祖,这是不行的啊。”
“朕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
闻言,董仲舒一笑。
“陛下,臣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臣的学说已经攻克这个难题了。”
“董仲舒,你儒家还有这种学说?”
汉武帝觉得这人有点东西。
董仲舒:“没有!不过呢,臣可以在阴阳家那里挖一铲子。”
汉武帝:????
【对,董仲舒呢,为了给汉武帝证明,只有姓刘的才能当皇帝,他从阴阳家学派邹衍那里挖了一铲子,把人家的五德终始说给搬运过来,以大秦为水德,汉武帝为土德,从而论证了汉武帝的祖宗刘邦灭掉大秦,那是符合五德终始说的相生相克原理。
所以呢,天下只要姓刘的才能当皇帝,其他人不行的。
并且,把龙袍的颜色,从刘邦和文景二帝时期,以及大秦时期的水德黑色,变成了土德的黄色,从此之后,黄袍,就是龙袍,这就是汉武帝和董仲舒干的。
为什么这个理论有用呢,因为当年,大秦也是这么证明他们取代姬周的法理性,用的就是五德终始说!】
【最后呢,为了再次论证,只有汉文帝一个人能当皇帝,其他藩王不能当皇帝,董仲舒,再次从阴阳家学派哪里,搬运过核心学说:天人感应!】
【对,天人感应学说,不是儒家的学说,是人家阴阳家学派的,人家讲究的天和人会有感应,人会影响天,天会影响人,董仲舒给你一改,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知道的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
从而把皇帝推到了最高的位置,同时,也给皇帝下了一个套子,给儒家自己开了一个后门。】
【看到没,这就是学说诞生的全过程。】
【董仲舒的学说,就是散装学说,就跟散装外语一样,主打一个实用,他融合了儒家公羊派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的大一统学说,大复仇学说,融合了法家法派的以法治国学说,融合了阴阳家学派的五德终始说,以及天人感应学说。】
【最后,就成了汉家儒学。】
【现在明白了,学说跟治国的关系了吧。】
【现有治国的需求,再有高手帮忙在理论层次,提出解决需求的对应学说,法家,兵家,纵横家,诸子百家都是这么来的。】
【因此,先有中央集权的需求,才有大一统的学说诞生,大一统的学说,就是为了论证中央集权的正确性而诞生的!所以呢,公羊派学说,被儒家视为异端。】
【等到了大一统学说建立之后呢,大一统学说和中央集权就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了,只要加强中央集权,必定推行大一统学说,只要推行大一统学说,必定为了加强或者准备加强中央集权。】
(博主,你太牛了。)
(真就是沉浸式的体验董仲舒学说的诞生。)
(我头一次知道,学说竟然是为政治服务的,而且还是定制需求的服务。)
(这个视频的含金量也太高了,把我以前的很多疑惑都给解开了,让我豁然开朗。)
(儒家从汉朝就开始散装拼接了,我的妈呀,怪不得我看不懂历史,我连董仲舒的学术来自哪里都不清楚,他竟然还融合了法家和阴阳家。)
(我是第一次听说,龙袍为何是黄色,第一次知道,五德终始说,也是第一次回到了,天人感应不是儒家的学说,是他们抄袭过来的。)
(别人的视频都在告诉我,中央集权怎么不如分权,集权有哪些弊病,可唯独博主告诉我,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学说竟然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
(大吊哥,这是真的吗?)
(你指的是什么,如果是董仲舒的学术体系,没有问题,如果你说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学说的关系,我只能说更没有问题,不学历史,你就不明白两者的关系,那叫一个鱼儿离不开水,你是风啊我是沙,缠缠绵绵到永远。)
(我曹,我曹,如果中央集权跟大一统学说是这种关系,我还反对个毛的中央集权。)
(所以呢,很多人就是觉得你们不懂,才让你反对中央集权。)
(知道历史课本上为什么对君王皇帝的评级中,一定要看中央集权了吧,只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皇帝,就是政绩,就是功业,这就是因为加强中央集权,就是在维护大一统,是坚持一个炎黄的思想,是绝对的正确。)
大汉,
汉武帝跟董仲舒对视一眼,都漏出了笑容。
“这个博主有点东西啊!”
“是啊,臣的老底都要被他给摸透了。”
董仲舒淡然一笑,可就在此刻,汉武帝勃然大怒,把手中的酒杯砸到了董仲舒的脚下:“好胆,你竟然敢给学术开后门!你想死吗?”
董仲舒心中一惊,但面不改色:“臣不畏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死,奈何以死....”
“那就让你们儒家一起死。”汉武帝打断了董仲舒的话。
噗通!董仲舒从心的跪下了:“臣知罪!”
治不了你了。
汉武帝哼了一声,我就不相信没有朕杀不怕的人。
一个不行,那就拿着户口本一页页撕。
你真以为留一个后门就能拿捏住朕,想多了,这个后门得朕来用。
大秦,
胡亥和公子高都是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学术,治国,原来是这样一种关系。
感情以前的老师都不懂啊。
是啊,他们懂啥,都没有参与过学术的定制任务,根本不了解流程。
这个流程只能是祖师爷,以及改良者才会的技能。
南宋,
赵构咋摸着滋味,中央集权啊。
原来还有这个作用,主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就是代表着干的好。
他期待的看着秦桧等人:“大相公,你们觉得中央集权如何?”
秦桧黑着脸,疾声厉色的说:“错的,一定是错的!”
大唐。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盯着魏征。
“魏爱卿,继续啊!”
“我只笑你无知。”
“人家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也比你所谓的大家懂得多。”
一句话,把魏征气了个半死,啥时候,陛下也学会怼人了。
李世民:无他,被喷的多了,喷着喷着就学会了。
房玄龄轻咳一声,“臣说句公道话,博主说要用平民史观,那么加强中央集权,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那么加强不加强又有什么区别?”
哦呦,不错哦。
魏征给了房玄龄一个隐晦的感激之色,他终于可以逃脱被人怼的尴尬境地了,话说,被人喷好难受。
李世民哼了一声,既然你们要辩经,那就一次性争个明白。
好让众人看清楚,所谓的大唐名臣,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李世民再发弹幕,“博主,你吹得那么厉害,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什么平民史观,你就说说,从平民史观怎么判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对错?如果你说对了,我们就承认帝乙的最后一个恩泽千古。”
明天,给你们说一个历史中,比较深层次的概念,你们别急,讲这段历史是给后面看懂嬴秦做铺垫,没有一些东西,说的话,言之无物,感觉像是空中楼阁。
明天应该会说道文丁对姬周的政策效果,以及姬昌的百子问题,求一波催更,免费的为爱发电。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对啊,博主,你的给大家讲清楚,什么叫做中央集权对百姓的好处。)
(如果一个制度对百姓不好,能叫好的制度吗?)
(平民史观,我要看平民史观下的制度优点。)
好吧。
陈勇本来还想说中央集权的其他好处,但看到大家的弹幕感觉只说一点就行了。
【中央集权对百姓最大的好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就会减少王朝的统治成本。】
【统治成本,这个概念。】
【这才是一个历史学者跟普通爱好者的最大的区别。】
【历史爱好者所观察到的历史,就是一个架空虚构平面的世界,而历史学者,他看到了的是一个多维立体鲜活的世界。】
【什么叫做王朝统治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维持王朝正常运转的最小开支,你也许对这个概念不太清楚,那么把王朝换成自己,就是你自己如果要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一个月最少花多钱,简单吧。】
【你不要告诉我,你一个月一毛钱都不花,你就活下来,你是不是要跟人吸着一样的西北风呢?】
【你喝西北风可以,王朝不行,没钱马上完蛋了。】
【很多非历史专业的人,他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一点,认为,王朝统治没有成本,那是错的,就相当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一样,他自己不赚钱,就以为家里没开支,感受不到家里的经济压力。】
【那么王朝的统治成本,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官吏的俸禄,为什么古代人喜欢当官呢,收入稳定并且很高啊。
第二,基础公共设施的建造和维护,比如修黄河堤坝,修路,修桥,修渠,修长城,修运河,修城池等等
第三,管理罪犯的基本开支,别以为罪犯就不花钱,你抓他也得有成本的,捕快抓捕罪犯,也要有一定的经费的,预防和打击犯罪,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四,维持疆域的防护成本,应对的敌人袭击的战争成本,这叫做军费预算。
第五,外交的基本成本,礼尚往来,古代这方面可真不寒酸。
第六,应对天灾的成本,蝗灾,水灾,地震,旱灾,风灾,火灾,你得拨款吧,你不能看着百姓饿死吧。
第六,户口管理的成本,这个东西很贵的,统计户口,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萧何当年就是拿走了大秦的户口本,成为了历史佳话,因为只有他识货啊。】
(对啊,王朝是有统治成本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光是这些成本,我听着都一个头两个大,尤其是军费开支,简直就是天价。)
(哪一个不是天价,官吏的俸禄你能少吗?还是公共基础设施你不维护?)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啊!)
(突然感觉管理一个王朝,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唐,
李世民正了正自己的龙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袍,笑着看向了魏征,房玄龄等人。
哼道:“诸位爱卿,这个东西,你们承认吧。”
魏征点头:“微臣承认。”
是的,如果一代谏臣连这个都否认,那就是脑子有坑了。
但他话音一转:“可,王朝的成本跟中央集权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点头,表示保持你的喷子形象,别一会被人喷的说不出来就好。
天幕中。
出现了几个大字。
【管理学!】
陈勇的声音出现,给众人娓娓道来。
【管理学就是如何降低管理成本的一个学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想要降低成本,非常可行的一种方式,就是权力的集中,因为权力集中,就可以进行资源的统一协调和调度。】
【为什么资源的统一协调和调度,能够减少运营成本呢?】
【减少了那些成本呢?】
【第一个,人员成本,我建立一个总部调度,分部就可以不设置调度这个机构了,所以呢,相应的人员都可以裁撤,成本瞬间减少一大截。】
【放在王朝管理中,具体的国策是什么呢?也就是,采用中央集权,可以大批量减少官吏的数量!】
【你们不是喜欢听秦始皇吗?那我就用秦始皇的改革,给你举例子说明!
秦始皇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就是如此,为了就是消减嬴秦王朝的统治成本。】
【秦始皇以中央集权,代替了地方分权,进行资源统一协调和调度,所以,秦始皇主政的时候,赢秦王朝的统治成本很低,不仅是比他祖宗低,更是比六国低得多,这就是秦始皇能够灭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懂的历史的人,就只说秦始皇的兵革之利,但,兵革之利是最花钱的,没钱,你能武装那么多的精兵吗?
没钱,你能提供军队的粮草消耗吗?
没钱,你敢让这么多人集体脱产,长年累月的打仗吗,打着打着,秦国就灭了,这就是久战必亡!
所以呢,战争最后打的还是综合国力。
为了能够在综合国力上碾压对手。
秦始皇那是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秦灭六国战争爆发之前,秦始皇已经进行了一次制度的改革,就是为了把资源倾斜到军费上。
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的雏形,完成了一次统治成本的削减,把官吏的俸禄开支,全面投入到了灭六国军费中,这才形成了秦国军队对六国的资源碾压。
没有这个改革,秦始皇的中央财政,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消耗。】
(我去,原来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度还有这个作用?)
(很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就感觉奇怪,秦始皇的军队为什么可以一直打仗,一直打仗,我以为秦始皇都是靠着祖宗,原来他也进行过改革,把钱粮做了重新的分配和调整。)
(说的好!你算是把我迷人的老祖宗给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讲透了,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秦始皇的伟大,一说就是奋六世之余列,连秦始皇做过什么都不知道。)
(秦始皇真是厉害啊,为了一个军费开支,就直接改革了一个制度,果然是我祖宗的手笔,制度信手拈来。)
(这不就燃起来吗?虽然没有评价秦始皇,但一出手,就是新视角,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必须记下啦,过年的时候,跟人吹牛皮也有话题啊。)
大秦,
扶苏愕然的看着秦始皇。
为了节省开支,就改革变法了,还裁撤了那么多的官吏。
试问古往今来,谁有这么大的魄力?
谁能把一次改革搞的毫无烟火,别人改革都是举世皆敌,但秦始皇改革,谁敢为敌?
就问谁有意见,可以提,不要不说话啊!
南宋,
赵构瞪大眼睛,尽管没有评价秦始皇,但只是露了一手,他就感觉秦始皇在那个时代的统治力。
宋朝想要解决冗官冗员的问题,谁提谁死!
可是,人家秦始皇呢,也是谁提谁死,不过死的反对者!
这就是差距啊!
牛皮不是吹的,事情是做出来的,让反对者都不敢吱声,古往今来,在改革中,可能也就秦始皇有这个能力。
商纣王都做不到。
北宋
司马光指天大骂:“又是一个秦吹!”
旁边的人不乐意了,“怎么就吹了?人家说的没错啊,裁撤官吏,本来就是消减开支。”
司马光哼道:“这能少多少钱?”
【很多人可能对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度的成本消减没有概念,说不定还嘀咕着,这能省多少钱?】
【我给你算一笔账,你就知道了。】
【秦始皇采用三公九卿,而不是西周的诸侯分封,官吏会少多少呢?】
【你听过一句话,叫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吗?】
【一个诸侯,他就必须有一个中央官吏机构,一百个诸侯,就会有一百个中央机构,而每一个中央姬周,差不多都会三公九卿这样的官吏。】
【咱就别说三公九卿了,单单说一个丞相,他需要多少百姓供养呢?】
【秦汉,丞相是四千石的官吏,也就是一年需要国家给他俸禄,4200石的粮食。】
【诸侯的国相呢,1800石。】
【你们可能对一石粮食没有概念,这么说吧,秦汉时期,五口之家没日没夜的耕地,一年耕作一百亩地,才能得100石粮食,也就是说,一个国相,需要18个五口之家,不吃不喝才能供养起来。】
【你以为,国相就只消耗这点粮食吗?】
【那你就肤浅了,国相,他需要配备,马夫,门房,官家,这是办公待遇,这些人的都是有编制的,吃的都是国家俸禄,所以呢,就有了宰相门前七品官的谚语。】
【你以为,国相只有这些吗?错了,上面这些是生活秘书,是国相开支的小头,大头是什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么,行政秘书。】
【国相的行政秘书是什么,是对接三公九卿的官吏,你以为国相真要处理具体事务吗?不,人家只拍板决定方案,具体事务都是手下的行政秘书干的,那么他们有多少呢?最少50个人,最多300个官吏以上!】
【那么这些人的俸禄呢,平均下来五百石,你按照最少的50个算,一年就得25000石,这需要多少人供养呢,需要250个五口之家不吃不喝的供养,如果百姓要吃喝呢,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呢,那么,供养的人数得翻十倍!
也就是2500个五口之家,才能供养起来一个丞相以及丞相的行政秘书,算下来就需要12500人供养。】
【这才是三公九卿中的一个,那么,丞相是不是三公九卿中,办事人员最多的,还不是,有比他多的,比如皇室资产管理委员会老大少府,人数就是丞相的几倍,还有管理祭祀和宗室的九卿奉常,也就是以后的礼部,也比丞相的办事官吏多。】
【按照这个算,咱们把三公九卿12个都做一个平均数,大约就是需要15万人,供养一个中央官僚机构一年的俸禄。】
【你想一想,如果采用分权封国制度,一个封国,就得有一个中央官僚机构,那么如果十个国呢,就是需要十个15万人,算下来,150万人啊!150万人来供养这些大臣,你敢想有多可怕吗?】
【现在明白了,秦始皇一个制度下去,就让多少百姓不用供养官吏,多大的功劳?】
【知道为什么历史书上,要反复给你说,秦始皇很厉害,秦始皇贡献很大,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制度有多牛了吧!】
【因为秦始皇造福的不是他大秦一代人,而是只要使用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每一代的百姓都会因此而受益。】
【父母之爱子,就是为其计深远。】
【而秦始皇对待百姓,就是少让百姓用自己的血汗粮食供养那些冗官冗员!】
【那你告诉我,就光中央集权这一个制度,就要造福多少百姓?你能算得清吗?】
【还少多少钱?】
【秦始皇一年为大秦节省的开支,我告诉你,足够汉文帝节俭的过一辈了。】
本来要说姬昌的,但你们不停的想要听秦始皇,那么就给你们先来一段,看看秦始皇的制度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历史书上,那么夸他的功劳。
如果觉得不错的,给点支持啊!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我曹,我曹,果然是我迷人的老祖宗。
(博主,我就知道你是有东西的。
(太特么的牛皮了,历史书上不停的给我说秦始皇的制度有多超前,有多重要,有多先进,可是我根本体会不到,你这么一说,我才懂得了,他有多大伟大。)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秦始皇对百姓,是真的让他们减少开支啊。)
(这才是统治成本,太可怕了。)
(妈呀!一个丞相竟然要消耗这么多的俸禄,我以前根本不懂,朝廷不就那么点官吗?一年俸禄能有多少,我就是那种认为皇帝干过用金锄头的人,丞相都不用自己干活,手下竟然给配备这么多的官吏。)
(配备官吏我还能理解,丞相的马夫还给俸禄,这合理吗?)
(大吊哥,真的假的?)
(夏侯婴知道不,就是刘邦把孩子踹下车,然后把刘盈给抱上车的车夫,也叫做大汉车神,你知道他以前是干什么的吗?他就是秦朝县衙里的车夫,是有编制的,还有俸禄的,你想想,一个县令,都有车夫,他的车夫都是有编制有俸禄的,丞相的没有?)
(我的个亲娘啊!真是隔行如隔山,是我对古代太不了解。)
(错了,是你对有钱人的世界不了解。)
(这么一看,秦始皇太厉害了,一个制度下去,裁撤了那么多的冗官冗员,一下子就给让十多万人不用供养官吏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虐民?)
(当然算了,我家迷人的老祖宗所有制度,不虐民,怎么对得起营销号的宣传呢,是不是?【斜眼笑】)
(感谢博主,用数学给我上了一课,什么叫抛开评论看历史,什么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叫做多维度看待问题,这才是。)
(所以,那些骂秦始皇虐民的,是一点都不看这个?)
(兄弟,他们什么水平,能看懂这个?)
(就博主说的这些,随便一个知识点,他们都是懵的,他们知道秦汉的官吏俸禄吗?他们懂的丞相需要办事的官吏的吗?他们敢想象一个车夫还有编制吗?他们知道秦汉时期五口之家一年的粮食产量吗?
很多人骂秦始皇,就只是停留在,什么修长城,修陵墓,他们根本不清楚秦始皇做过什么,他的政策曾经为百姓谋了多少利益。
很多人只会跟着一起骂秦始皇,脑子是不会思考的,只输出情绪,不管对错。)
北宋。
司马光周围的文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司马兄,你的小说话本,我觉得还是得加上一个真实的数据,比如这亩产啊,车夫有俸禄啊,丞相的官吏配置啊,三公九卿中是三公的手下多,还是九卿的手下多,这个可以有的,起码人家看小说的时候,还能顺便学学历史。”
司马光鼻子都要气歪了。
“我写的小说,啊呸,我写的历史,有这些的!”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是吗,那为什么,你就分析不出来中央集权制度,能够消减这么多的成本呢?”
听到这话,司马光大骂:“写着这些东西,还能骂秦始皇是暴君吗?怎么骂的出口....咳咳咳,不是,是这些东西屁民看不懂,为啥要给他们解释呢。”
文人们都露出了若有所悟的神色。
大秦,
秦始皇哈哈大笑。
“看看,寡人只要做过的事情,必定能够让子孙明白。”
下方,淳于越恨得咬牙切齿,
什么削减开支,裁撤官吏,这种事只有暴君才能干得出来。
你要让多少有识之士,报国无门。
你简直就是暴君中的昏君。
你应该好好跟周公旦学学,要善待贵族!
贵族都失业了,还怎么帮助那些泥腿子管理他们的钱财,贵族不帮着泥腿子管理钱财,他们怎么知道如何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天下百姓都不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天下就乱了啊!
这事你得听专家的啊!
绝对给你把钱安排的明明白白。
大唐,
李世民不自觉的鼓掌。
“中央集权,这是可以传承千古的制度!”
“这才是爱民啊!”
“爱民,就不要让民去供养那么多的官吏。”
“爱民,就该尽量的消减统治成本,所以,朕才是千古爱民第一人,因为朕才是真正的成本之神!”
李世民执政的理念就是,用最小的开支,办最大的事情。
统治是要讲究艺术的。
呵呵!
狗屁的统治艺术,你就是穷!
朝臣们不屑的撇嘴。
南宋,
赵构激动的在走来走去,兴奋的想要呐喊。
他终于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功业更上一层楼了。
“朕是最会赚钱的皇帝,如果朕把统治成本控制在最小,朕岂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超越秦皇汉武,也未必不可能,甚至,朕还能超越唐太宗李世民。”
这时候有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陛下是多想了吧。”
秦桧不得不给赵构泼凉水了。
你继续意·淫下去,你会疯的。
“秦爱卿,你这是何意?”
赵构一脸不悦,我这里正做梦呢,你就把我给叫醒了,这事狗都不干的。
秦桧冷着脸,劝谏道:“陛下,削减统治成本,对百姓有何好处呢?”
赵构懒得搭理秦桧,直接发弹幕。
陈勇愣住了,削减成本有啥用?
这个问题还有人问。
天幕黑屏,一行血红色的大字出现。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
【王朝的每一份分钱,每一粒粮食,都是民脂民膏!】
【古代,官吏们吃着百姓的血汗钱,却还要压榨百姓,还要问削减统治成本,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你大爷了。】
画面中,
一群纤夫,全身赤裸的在拉着船。
有一个官吏问:“为什么如此道德败坏,世风日下啊!来人,给他们没人一鞭子,有辱斯文。”
啪啪啪!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鞭子抽在了纤夫的身上,他们疼的鼻涕眼泪直流。
官吏问:“为何不穿衣服?”
纤夫跪着回禀:“回大人的话,衣服太贵,拉纤绳会磨破衣服,舍不得。”
官吏愣住了:“可衣服破了再缝制就行了,你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被损毁了,怎么行?”
纤夫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跪着,最后憋出一句话:“大人我们是有罪,您尽管打就行,但千万别罚钱,我们穷.....”
官吏愣住了,然后下令,以后纤夫拉绳,可以允许不穿衣服,他的手下不允许巧立名目,肆意处罚。
【真正的爱民,是为百姓解决切实的需求,而非喊口号。】
【我知道,别人消减统治成本,一定是爱民,但秦始皇消减成本,一定是虐民,是的,那就虐民吧,反正你们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我去,纤夫拉绳真的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这就有,我苏杭的。)
(我们也有,我火炉的。)
(哎,迷人的老祖宗啊,你反正干什么事,都是虐民,我们已经习惯了。)
(所以,我更喜欢我迷人的老祖宗,别人说啥我也不信,哈哈哈,我只想知道,秦始皇到底都干什么事,别的不想知道。)
南宋。
赵构指着上面的大字:“尔食尔禄,民脂民膏!看见了没?”
秦桧哼了声。
好像说的你没有吃民脂民膏一样。
他不悦的说:“陛下,秦始皇削减统治成本,一定是为了修陵墓,肯定不是为了体恤怜悯百姓。”
岳飞已经无力吐槽,怪不得博主都懒得反驳了。
这就是双标啊!
“那么秦大人承不承认,中央集权的好处?”
“不承认,反正现在我们也用不到这个作用,说明,秦始皇的制度没有那么厉害。”
秦桧呵呵一笑。
“有本事,在说一个中央集权的好处,能够让我们大宋百姓也享受到的。”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那就让你们继续见证一下,历史中最恐怖的秦始皇,有多可怕!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插播一点秦始皇,不然读者的意见太大了,我也是懂得体恤读者老爷的。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博主,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真的能造福每一个朝代吗?
(人家每一个朝代都进行过改革了,这个不能算吧。)
(如果只是削减统治成本,中央集权的威力没有这么大吧。)
陈勇看着一层层的弹幕,觉得还是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点。
【对,每一个朝代都会因为各自的需求,来进行统治成本的重新核算。】
【有的人被称为成本之神,有的人则是不计成本,只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权力,说的是谁,你们可以自己猜猜。】
【那么如果中央集权在第一个削减成本没有起到作用,怎么能够造福后世呢?】
【那就是中央集权对于百姓的第二个好处。】
【减少火耗!】
【什么叫火耗呢,就是税收从百姓手里收取之后,要经过称量,计算,仓储,运输,入库,最后达到中央国库入账的一个流程中,产生的必然损耗。】
【那么这个损耗由谁来承担呢?】
【夏商周时期,是由百姓承担。】
【汉朝,唐朝,明朝,宋朝,清朝,元朝明文规定,这些损失由百姓买单。】
【因为唐借隋运,汉承秦制,所以学者认为,秦朝和隋朝也一样,大概率是由百姓买单,当然,也许可能不是,这个没有资料证明。】
(我曹,火耗才是最恶心的东西。)
(火耗真的有法定火耗一说吗?大吊哥。)
(当然有了,比五代史就明文规定:《每交粮食一石,加耗两斗》,也就是加了百分之二十的火耗。)
(层层盘剥啊!太可怕了,这还是法定的火耗,如果不是法定的,是底层官吏盘剥的,岂不是更可怕?)
(肯定了,光是一个踢斗,就能把普通的老百姓给逼死,这才是火耗盘剥的一环而已。)
大清,
雍正目光死死的盯着天幕。
“朕就是要火耗归公,这才是千古功业啊!”
“古往今来,也只有朕可以做到。”
旁边的臣子们目光低垂,一个个恨不得雍正早点死。
官吏不就是吃点火耗银子,你至于这么赶尽杀绝吗?
但他们却不敢反抗,起码在雍正刚改革的时候不敢扎刺。
真当血滴子粘杆处是闹着玩的。
所以他们要鼓吹分权,皇帝的集权太集中就容易出这种事,太喜欢为百姓谋福利了。
手上有点权力,不知道咋作妖好是吧。
【那中央集权有什么用呢?】
【可以这么说,中央集权越强,这个火耗就越小。】
【中央集权越弱,火耗就越多。】
【咱们还是用大秦来举例,看见中央集权怎么监管火耗。】
天幕中。
大秦,沛县。
一个底层官吏,正在称量百姓的粮食。
出身六国的官吏习惯性的用脚踢了一下斗,粟米从上面洒了一地,洒下的这些就是官吏的辛苦费了。
黔首眼光一寒:“你干啥呢?”
官吏哼了一声:“这叫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规矩懂不懂?以前收税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别以为现在姓秦了,你们就能站起来了!”
黔首愤怒的盯着官吏,最终,还是认命的低下了头。
这时候,咬着狗尾巴草的刘季走过来,照着官吏的脸上就是一拳。
“刘老三,你要造反?”
官吏怒骂。
刘季呵呵一笑:“兄弟,你违法了,懂不懂?樊哙把人押走,撸了他的衣服,这衣服以后就是你的了。”
樊哙嘎嘎大笑,提着官吏就跟拖死狗一样拖走。
萧何见事情闹开,赶紧跑过来:“刘季,你这是做什么?”
刘季嘿嘿一笑:“我帮兄弟谋一个差事,刚好,试一试秦律杀人利不利!怎么,你也想包庇此人,按照秦律,包庇也是要连坐的,萧何,你想好在说话,小心乃公弄死你。”
萧何赶紧闭嘴,当天,审判结果就下来了,收粮官吏违反秦律,被贬为奴隶,发配边疆修长城去了。
“秦律,这就是秦律啊!我们再也不担心有人敢肆意克扣我们的血汗粮。”
“刘季,以前见你不着调,没想到你是大能人啊,以后可要多多关照我们。”
乡亲们纷纷感慨,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不是我有多厉害,是秦律厉害。”
刘季笑呵呵的接受父老乡亲的恭维,给他们提醒道:“咱们现在是大秦子民了,官吏要是还像以前那么欺压咱们,直接揭发,只要罪名坐实,他是丞相也得坐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
“那你刘老三拍我女儿的屁股,是不是该挨板子。”
“我,乃娘的,别啊,我们属于你情我愿,不信你回去问你女儿。”
【这就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的可怕之处,中央集权越强,对底层的好处就越大。
你敢在秦始皇时代欺压底层,底层可以举报啊!
直接扒了你的官皮。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夸张到了什么地步?
有学者调侃把秦始皇的秦律叫做:众生平等器。
秦律面前,众生平等,什么男人女人,什么官吏屁民,都一样,谁也没有特权。】
【秦始皇中央集权夸张到了什么地步,官吏犯法,绝对是要坐牢的,秦简中就出现了古代历史中,最奇葩的一幕。
大量的秦朝官吏因为犯法,坐牢了,还要处理公务,因为当时的官吏人数不够,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
所以呢,秦始皇允许他们戴罪办公,一遍坐牢,一遍服劳役改造,一遍好要处理公务。
这些人呢,要么就是被大秦群众给举报的,要么就是被秦始皇派出的监察给查办的。
你就说说,在这种恐怖的制度下,百姓还用担心贪官污吏呢?
根本就不用。
谁敢贪污呢?
你贪污一个试试。
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秦朝,瞎黑什么秦朝底层无法执行力度,可笑吧,这是一点都不懂,纯属瞎猜。】
(我去,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真的假的,这么牛吗?)
(秦朝欺压百姓这么严重?)
(是不是太夸张了,古代的屁民举报有用吗?)
(我真的不敢相信。)
(为什么我看有的营销号都是说秦始皇根本皇权下不了乡,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北宋,
司马光黑着脸。
“可笑,这种话也能信?”
“秦始皇的皇权如果能够渗透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可能出现大乱。”
“假的,纯粹是博主瞎编的。”
大周。
周公旦也是目瞪口呆。
底层官吏盘剥百姓,直接就给治罪了?
不可能吧。
这也太夸张了。
能做到这个执法力度?
【觉得夸张吗?】
【那就是你对秦始皇一点都不了解。】
【给你说一个非常简单的历史事实。】
天幕中,
刘季出现,他跟夏侯婴关系很好,两人经常一起干一些不着调的事情,这一天,两人在大街上嬉戏打闹,刘季出手没轻重,把夏侯婴给伤了。
然后呢,他们两个就被群众给告发了。
因为秦朝看见犯罪不揭发,也要连坐。
罪名是什么,私斗!
在秦朝私自斗殴,是大罪。
这件事举报之后,也就几天时间,上面就来人调查了,直接把夏侯婴给抓了,然后审问他是否跟刘季私斗。
夏侯婴呢,不承认,
“老子是自己撞在门上的,没有被人揍,你看这巴掌印,就是我自己抽自己的。”
你猜人家信不信?
不信!
于是乎,秦吏就对夏侯婴进行了刑讯逼问,夏侯婴被抽遍体鳞伤,也没有承认。
你看看,秦朝的举报有用没?
你以为夏侯婴是屁民吗?
不是,人家是官!
你要知道,这个时候,夏侯婴是有官职在身的,是大秦的公务员,掌管县城的车马厨房,权力不小啊。
刘季呢,当时已经是泗水亭长了,他比夏侯婴更牛,是沛县里面排的上号的人物,就两个人,都是官吏,位置有多高呢,按照当时的官吏职权排名,两人都在县前二十人名单中,被群众一举报,立马就遭殃了。
夏侯婴是没有承认,要是真的坐实了私自斗殴的罪名,两人都可以去修长城了。
刘季可能就直接下线了。
【这就是秦律的可怕,这就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威力,官吏犯法,与庶民同罪!】
【刘老三来了,也躲不掉。】
【刘季被秦律收拾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现在你看看那些说秦始皇时期,有人要欺上瞒下,虐待百姓,可笑不?
刘季这样的人物,他十里八乡都是大善人,也被人给举报了,他呢,县里面的实权人物,一举报立马就有人过来抓人,来的人是从郡城才来的。
谁还敢不遵守秦律欺压百姓?
这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靠想象吗?
史料是一点都不看啊。
秦律呢,对百姓严苛,但同样的,对官吏也一样。
那我问你,这样的中央集权,你觉得他对百姓好不好呢?】
【你在大秦还想着欺压百姓,你私自打人一拳,你就得去修长城了,你觉得官吏克扣人家百姓的活命粮食,百姓会不会举报他们呢?】
【还皇权无法下乡,这下去了没?】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刘老三,就跟朋友打闹一下,差点就嘎了?)
(大秦,是规则怪谈的世界吗?)
(哈哈哈,笑死了,这就是那些黑子黑秦始皇的皇权不下乡?刘老三自己都给你写出来了自己的体验,相当的难忘。)
(我去,官吏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太厉害了吧。)
(如果说,秦始皇对官吏也是这么狠,其实,我觉得对百姓也就那样,起码总比那些双标的好。)
(大吊哥,这件事是真的假的?)
(这个事情出自,《史记·樊郦腾灌列传》,司马迁写的西汉历史,还是当事人刘老三,夏侯婴自己的陈述,你觉得真的假的?)
(这才是大秦啊,为什么那些黑秦始皇的人就从来不提呢?两个官吏犯法了,没有伤害百姓的利益,也被举报了,差点就坐牢了。
一些人竟然还黑秦始皇,说什么秦始皇时期底层无执法力度,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他是把大秦当大清了吧。
吐了吐了,真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猜。)
(还是博主厉害,证据给的足,史书中有执法力度,秦简中也有官吏犯法大批量的人坐牢,这难道不是执法力度的体现吗?这就是地上地下双重验证!这叫官吏们可以乱整?你乱整一个试试!)
(博主这样才是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把史料给我们摆出来,至于要信那个,我们自己有脑子,不想被洗脑,不想被降智,自己会选的。)
(怪不得历史书上猛夸秦始皇的中央集权,这才是集权,还皇权不下乡,这下去了没?刘老三都给你亲自试过了,美得很。)
(众生平等器,这才是真是众生平等器,就刘老三的那种人,差点就被平等了,其实我不讨厌严苛,我讨厌的是,对百姓残暴,对官吏却比亲爹好好,但秦始皇对百姓和官吏都严苛,把我整不会了。)
(我特么的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黑秦始皇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黑秦律了,他们是觉得秦律对百姓严苛吗?不,他们觉得秦律对官吏贵族太严苛了,这才是儒家嘴里的虐民啊!)
南宋,
赵构脸色铁青,大骂道:“有人也太无耻了吧,我们宋朝的史书都没敢说秦始皇底层无执法力度,史记是真没读过吗?”
“史记都没有读过,还敢瞎吹什么历史,还敢评价秦始皇。”
“朕看了都觉得尴尬。”
岳飞认同的点头。
秦始皇时代,你可以说他不爱民,但他也不爱官吏啊!
这么一算的话,秦始皇比那些为贵族服务的人,要好上了不少。
起码,在大秦,百姓不用担心官吏的盘剥和迫害。
百姓受欺负了,可以揭发官吏,多好啊。
大明,
朱元璋哈哈大笑。
“在这一点上,只有咱能和老祖宗比一比了。”
“在咱大明朝当官,跟大秦一样,得提前备好了棺材。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咱虽然说,做不到爱百姓如爱自己的亲儿子,但咱也不会爱官吏,如果非要排个序,第一就是咱的大妹子,第二就是咱标儿,第三就是其他的不孝子,第四呢,就是百姓了,至于官吏那是最后了。”
“对了,这个月的杀官吏的指标完成了没?”
朱元璋嘀咕一声,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旁边,黄子澄几人吓得双腿加紧,妈呀,咱们陛下更残暴了,怎么办?
他们对视一眼,等陛下死了,一定要黑秦始皇,一定要黑陛下,不能让后来之君学这个啊!
不然往后就没有好日子了。
(黑子们,说话啊!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厉不厉害?第一个消减统治成本,让百姓少供养官吏,是不是贼虐民呢?
第二个,减少火耗,防止底层官吏盘剥百姓,把百姓有没有虐死呢?
这一个政策,从国家预算上,防止冗官冗员,第二个从底层,防止底层肆意盘剥,我们迷人的老祖宗发明的制度,只能用你一个字来形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吹的也太过吧,中央集权真的好?要知道清朝的文字狱,就是中央集权的弊端。)
(啊这....你也能给中央集权甩锅?我是说不过你,关门,放博主!)
陈勇差点一口盐汽水被喷死这家伙。
什么叫关门放博主,你当我是二哈吗。
【有人觉得文字狱是中央集权的锅?】
【这也是奇葩的没边了。】
【中央集权是什么?是制度,制度是什么,就是君王皇帝手里治国用的武器。】
【武器这个东西呢,越厉害越好,威力越大说明越有用。】
【你可以拿武器来保家卫国,也可以拿着它来祸国殃民。】
【这是武器的错吗?】
【这难道不是使用武器的人有问题吗?】
【秦始皇让你用中央集权来发动文字狱了吗?没有吧!】
【秦始皇已经告诉你,中央集权怎么用了,削减统治成本,监督底层官吏,把权力渗透到县乡,让政令可以通顺的下达,执行,让资源损耗达到最小。】
【但有的皇帝就不这么干,硬要用中央集权来干坏事,你还要怪秦始皇没有给你一个使用说明书,再发一个免责条款,比如,请勿吞服灯泡?】
【有的人呢,他不敢去黑错误使用武器的人,只会去怪发明武器的人没人性,我就问一句,你觉得那个地区会傻到,停止武器的研究和创新呢?中央集权,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制度,就光这一个事实,就说明了一切,这叫做事实善于雄辩。】
【现在,你觉得中央集权是对是错?】
【帝乙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改革,应不应该加30分!】
【选择一:太应该了,中央集权,太有用了,在秦始皇这这些人手里,用的太爽了。】
【选择二:中央集权才导致了文字狱,所以,是错的。】
(哈哈哈,因为中央集权的加强,有人用中央集权发动了文字狱,所以中央集权是错的?这逻辑,真好。)
(我也是没有想到,可以这么甩锅的,直接从明清甩到了大秦。)
(秦始皇应该还不知道文字狱是个什么玩意吧,阎王审判的时候,都能把秦始皇给问懵逼了。)
(这还用选吗?当然是第一个,我看制度的对和错,有用还是没用,就看他现在还用不,如果用了,就说明这个制度的好处是大于坏处的。)
这两天插播了一下秦始皇,先说这个一个制度,等到了大秦,给你们系统的性的说更多的干货。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大汉,
刘邦和夏侯婴对视一眼。
“竟然有人觉得大秦的底层没有执法力度?”
“史书都不看的吗?”
听到了刘邦的感慨,夏侯婴摇摇头,有些人啊,史料什么都不信,就信自己的臆测。
你臆测也就罢了,还不符合社会文化背景,就离谱。
大唐,
魏征,房玄龄等人,看得难受。
大秦怎么厉害了?
他们不信。
这时候,房玄龄就充值发弹幕。
“如果大秦的执法力度如此恐怖,那么,韩信怎么可能会受到胯下之辱?”
“你如果能够解释这件事,我就承认你说的话。”
(对啊,对啊,韩信是怎么回事,我一直搞不懂。)
(博主,你得给我们解释清楚。)
(咱不能一边说秦律的执法力度有多严格,一边又出现了韩信这种被人按着钻裤裆的事情发生吧。)
(你所谓的执法力度呢?)
陈勇一愣,咋就能扯到韩信那里了。
好吧,既然你们想听,那么就给你们解释一下。
【韩信为什么不报案,任由人家欺负呢?】
河边。
漂母给了韩信一些吃食,并且给韩信科普。
“我听说,现在大秦的秦律很厉害,谁敢欺负人,只要去举报,一定能把欺负人的恶霸给绳之以法。”
“公子为何不去呢?”
面对漂母的问题,韩信又有叹息一声。
他指了指自己的配剑说:“漂母有所不知,按照秦律,不能持有制式兵器。”
【对,这里的韩信自己就犯法了,犯的一个法,就是秦律中规定的,不能持有管制兵器。】
【他的配剑属于兵器,并非是民用版本的生活器具,这是军用的版本武器,这种兵器呢,在大秦是统一锻造,统一发放,每一把兵器都要登记造策,只有获得了一定爵位功勋的人,才能合法持有,没有一定身份的人,是坚决不能持有的。】
【韩信配剑,放在现在,属于非法持枪。】
【在大秦呢,怎么处置呢,第一,没收韩信的非法兵器,第二,对非法持有兵器之人,是要处罚的。】
【这把剑,是贵族剑,是青铜锻造的精品,他的价值呢,足够普通人过几十倍辈子了,这是随身携带了几十套房,还是非法财产,你觉得韩信会让人把他的剑收走吗?】
(我去,我去,真就是不能脱离历史时代啊。)
(非法持有管制兵器。)
(最重要的是这把剑太值钱了,我都忘了,哪个时代的剑是青铜的,一把青铜剑的,等于多少铜钱?我还觉得韩信穷?)
(人家把剑一卖就财富自由了,果然,落魄的贵族也是贵族,人家随便一出手,就是普通人几十辈子无法积攒的财富。)
(还有吗,还有吗?)
【那么韩信只犯了这一个罪吗?】
漂母明白了韩信的顾虑,又问:“你可以把剑藏起来就可以了,秦律是讲究证据的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找不到剑,他们就不会定你的罪,你弄把木剑,就糊弄过去了。”
这方面,还是老人有办法。
反正韩信从未拔剑,谁也不知道,这把剑是青铜的还是木头的,是属于管制兵器,还是小孩的玩具。
韩信摇摇头:“我在这里没有地。”
漂母眼睛瞪大,感觉自己摊上事了。
【这里就有一个知识点了,韩信没有土地,这是不合理的!
刘季有地,樊哙有地,陈平有地,萧何有地,历史中记载的有名有姓的人,都有地,包括陈胜吴广都有地,只有韩信没地!】
【韩信没有地,他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跟项羽一样,他在自己有地的故乡犯法了,跑了,丢掉了自己的土地。】
【这种情况呢,你可以参考一下刘季,他跑到了芒砀山,在芒砀山区域,就没有合法土地了,所以不能以耕地为生,韩信只能钓鱼,以及到其他人家里蹭饭为生,这就是当时,是很多贵族的现状,也是被大秦严厉打击的一种情况。】
【这里,韩信又犯法了。】
【犯了什么法呢?】
【大罪,还不是一个。】
【第一,韩信犯了逃户罪,就跟刘季犯的一样。
逃户,就是逃脱户籍管理,从合法的编户齐民,变成了非法居民。这个罪,不仅是在大秦,在大唐,也是重罪中的重罪。
你不好以为就逃个户,没啥大不了的,古代,黑户抓到了,可以直接杀,不但不会问你的罪,你还有功,朝廷还要赏你。】
【逃户罪,被逮捕之后一般都是从重处罚,轻则贬为奴隶,去服苦役,重则可以砍头了。】
【第二,韩信还犯了什么罪,偷税漏税罪!
只要你是大秦的子民,你就要纳税,这不是大秦的法律严苛,李世民时代也一样,这就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下,所有王朝统一的标准,到了大汉,你偷税漏税,也是要犯法的。
不仅是大汉大唐大秦,宋元明清隋晋,都一样,没有一个王朝是例外的。】
【你看,韩信自己就犯法了,最少都是三个罪,非法持有管制兵器罪,逃户罪,以及偷税漏税罪。】
【就这三个罪,我告诉你,抓到了直接砍头没错的。】
【所以呢,韩信受到胯下之辱,不是他不能打,韩信配剑,是贵族,随身携带了几十套房的财产,从小就至少学习了剑术,他是要带兵打仗的人,怎么可能一点战场厮杀的技术都没有?
他手里的贵族剑,放在大秦时代,就是一把神兵利器,杀几个人轻轻松松。
他不反抗,就是因为怕秦律的执法力度太严格,只要动手了,有人受伤了,群众就必须举报,不举报,就是等着连坐吧。
秦律是论迹不论心,秦律判断私斗的标准,是按照伤情算的,没人受伤,就是闹着玩,有人受伤了,就是私斗,或者欺压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良善。
这个可以参考刘季,他和朋友打闹,把人打伤了,你说自己打闹,秦律不会信,只看伤人没伤,怎么受的伤,伤的有多重,其他一概不管。
所以,韩信不敢还手,不管是对方受伤,还是他受伤,只要有人受伤,他们就要被举报,韩信就可以直接去死了!】
【那你告诉我,你是韩信,你是钻裤裆,受一时之辱,还是怒而拔剑,等着秦律把他绳之以法。
以韩信的性格,他选择了忍辱负重,这完全符合韩信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而且,还从侧面证明了,秦始皇的执法力度。】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嘛,韩信怎么可能那么怂,被人骑在头上竟然还不还手。)
(等等,博主是不是说秦朝人穿的是开裆裤,....)
(我曹,我曹,兄弟你这角度也太清奇了。)
(博主总算是把一个历史问题给解释清楚了。)
(手持官职兵器,还犯有逃户罪,偷税漏税罪,韩信能不接受胯下之辱吗?他自己清楚自己的事情。)
(果然,看历史就得先看社会时代大背景,脱离了背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还有谁质疑秦始皇的执法力度?)
(韩信就是惧怕秦始皇的执法力度,手里握着利器,也不敢还手,可见秦始皇律法之威!)
北宋,
文人们议论纷纷。
“司马兄,我觉得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啊!”
“韩信一个将军,怎么可能打不过一个屠夫呢。”
“他就是不敢还手。”
“可见,秦始皇的集权有多厉害。”
他们都感觉到了秦律的可怕。
司马红着脸,狂吼:“假的,都是假的!”
“秦始皇明明对底层失去了控制。”
“天下大乱,根本没有所谓的力度。”
周围人看着歇斯底里的司马光,都撇撇嘴:“死鸭子嘴硬!人家博主是有真正的证据,你有啥?”
司马光大吼:“怎么没有?张良刺杀秦始皇,抓到了没?”
大唐。
魏征也是急赤白脸的狂吼:“这博主就是断章取义,秦始皇要真这么厉害,怎么可能让张良跑了?还关中大搜捕,这叫底层有执法力度?”
程咬金抓了抓头发,感觉很矛盾。
按照博主给的证据,秦始皇的执法力度应该很厉害。
可张良的事情,又是一个反例。
这时候,李世民就发弹幕了:“博主,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你怎么解释?”
博主就是不怕问题,不回避问题,下一章,解密一个惊天大瓜,张良刺杀秦始皇的真相,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哈哈哈,终于有人说到了点子上,我就特烦那些吹秦始皇的人,还秦始皇执法力度有多厉害,底层都烂透了好不好。)
(博主,我一直忍住没有喷你,就看看你敢不敢说张良的事情,你怎么解释呢?)
(博主肯定不敢说,大家散了吧。)
(还怎么说,他吹秦始皇的底层执法力度,结果,张良的事情就是打他的脸。)
(如果他敢说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我高低给一个催更,收藏,加上免费的为爱发电。)
天幕下,各个时空的皇帝,太子,朝臣都盯着天幕,看看,博主怎么说这个。
秦桧摇摇头:“喜欢吹秦始皇的人,这是永远也不敢直视的一个黑点。”
岳飞呵呵一笑,他感觉秦桧是脑子进水了,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还用看吗?
他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认真读一读史书,他用军事常识都能解释这件事。
这时候,天幕一黑。
机械的打字声音出现,一个又一个醒目的白色字体出现在天幕中。
【很多人用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来证明秦始皇底层有多烂。】
【我只想对这些人说一句,你们专业一点,行不行?】
【什么叫专业,就是张良刺杀秦始皇,这件事,是假的!
这是假的不能在假的事情!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张良在自嗨,纯属虚构,跟刘邦一样,喜欢吹牛皮,而且,吹的还没有刘邦专业。】
(我曹!博主,你这个玩笑是不是开大了?)
(我从小就学习张良查杀秦始皇,你给我说这是假的?)
(不会吧,不会啊,我的世界观要崩了啊!这也是假的?)
(博主,你太厉害了吧,我可是秦粉,你要是给我证明了这件事,我特么的粉你一辈子。)
(博主,我是秦黑,你要是这件事解释不清楚,小心我画个小人诅咒你。)
(散了,散了,博主竟然说张良刺杀秦始皇是假的,可笑,太可笑。)
(博主是史盲吧!)
大汉,
刘邦嘎嘎大笑。
他斜眼看向了张良:“你也学乃公说谎啊!不过你水平不行,以后跟乃公多学着点,说谎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以诚待人。”
旁边,樊哙张大了嘴巴,错愕的盯着张良:“不会吧,你也骗人?”
陈平耻笑一声:“张良可是兵圣,兵者,诡道也,他不会骗人才出了怪事。”
刘盈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的,大汉难道就没有一个好人?
不会的,不会的。
一定是博主在乱说。
没看到张良现在老神在在,一点都不慌吗?
大唐,
魏征气的吹胡子瞪眼。
“可笑,太可笑了。”
“他无法解释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竟然直接说这件事是假的。”
“写在史记中的东西,能是假的吗?”
【那么,谁说这件事是假的呢?】
【是博主吗?】
【博主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还没有那么早出生。】
【第一个认为这件事是假的人,是谁呢?是写史记的司马迁!】
【对,就是司马迁,但凡司马写史记的时候,把事情描述的越详细,你就要仔细了,他很可能再给你说,我要写假的历史了,漏洞给你都写好了,你仔细看!】
【那么,第二认为这件事是假的人是谁,清朝史学家。】
【清朝史学家对史记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们认为,张良刺杀秦始皇,纯属虚构。】
【就是张良在吹牛,完全没有这回事。】
【那么还有人认为这件事是假的吗?】
【太有了。】
【现代学者纷纷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段历史是假的,是张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你但凡好好看看历史,也不能学一个半瓶子水。】
(我曹,我曹,清朝人都觉得是假的。)
(我的妈啊,清朝人这是真露了大脸了。)
(这波我真的要站清朝人。)
(不可能,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情,是史记的,怎么可能是假的?)
(博主,你不能为了吹秦始皇,就乱说吧。)
大唐。
魏征等人都懵了。
有人真的觉得张良刺杀秦始皇是假的,还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
清朝人史学家,还有所谓现代学者。
这在哪可能?
圣人写的历史,你都敢质疑?
大汉,
汉武帝目光悠悠的盯着司马迁。
“说说呗。”
“真的假的?”
司马迁很是为难,问了一句:“陛下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汉武帝咬牙切齿:“当然是真话。”
司马迁轻轻一笑:“我认为是假的。”
“大胆!”
“放肆!”
“你敢!”
朝臣们纷纷怒喝,恨不得吃了司马迁。
司马迁耸了耸肩,长叹一声:“这就是说真话的代价。”
所以呢,他只能用曲笔写。
【为什么清朝史学家,以及现代学者,纷纷质疑张良刺杀秦始皇的真实性呢?】
【第一,这是孤立不证!】
【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事件,记载于《史记》,而且,主要是张良自己叙述。】
【秦朝的所有史料,都没有相关证明。】
【按照秦朝现存的史料,秦始皇从未在博浪沙被人刺杀过,秦朝也没有所谓的关中大搜捕,甚至秦始皇都不认识一个叫做张良的人,听都没有听过。】
【然后呢,除了张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证明这件事发生过。】
【刘邦,萧何,包括项羽,韩王信等所有人,并未提起过这件事。】
【你在看看刘邦跟夏侯婴的事情,是很多人可以证明的,萧何,樊哙,周勃,灌婴都是证人。】
【这就是人家怀疑的原因,开具一张图,内容全靠张良自己编。】
(我懵了啊,我还以为这件事是大家都知道的,感情只有张良一个人知道,这也太不可信了吧。)
(历史简直太可怕了。)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仅仅是孤立不证,并不能说明什么吧。)
(笑话,秦始皇被刺杀,这么大的事情,秦朝没有记载,你开玩笑呢?)
北宋,
司马光攥紧了拳头,孤立不证,孤立不证。
难道一个孤立不证,就推翻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我不服!”
【我知道,很多人对孤立不证,不感冒。】
【你以为清朝人怀疑这件事,就只会提出一个疑点吗?】
【现代学者就会因为孤立不正,就推翻了这件事吗?】
【孤立不证,只是怀疑的种子,接下来,才是人家怀疑的重点方向。】
【咱们看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张良刺杀秦始皇,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什么社会文化背景呢?】
【秦始皇是当时的最高元首,他的出巡路线,属于大秦的最高王朝机密,能知道路线图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甚至,这个路线图呢,扶苏,胡亥都不清楚。】
【而且,路上,秦始皇还经常临时更改路线。】
【要知道,秦始皇是以军法治国,他的保密措施,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没有之一。】
【清朝人就发出灵魂提问:张良凭什么知道秦始皇的出巡路线图,并且提前设伏呢?咋了,你张良把秦始皇的心腹都给收买了?】
(是啊,这就解释不通了。)
(一个王朝的最高机密,是任何一个都可以知道的吗?史书真是要把人当傻子了。)
(最关键是,秦始皇还改路线,这也能及时发现?张良有这本事,还用扶持韩王吗?他再造一个韩国都行了。)
(怪不得人家清朝人都不信,你这比小孩过家家还可笑,谍战片看一下,为了知道敌军的行军路线,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而这个才是敌军的路线,秦始皇可是一个王朝的皇帝,他巡游的路线,是不是大街上一块一张报纸都就可以买到?
张良吹的那么牛皮,他跟谁合作了?能知道这个路线图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李斯,赵高,蒙恬,蒙毅,说吧,张良在史书上跟他们有交集没?
如果没有,我严重愿意,这是假的!)
(博主,你太牛皮了,只要证明张良刺杀秦始皇是假的,那么,一切事情的逻辑都通了啊!)
大唐,
程咬金哈哈大笑,蒲扇大的巴掌狠狠的拍在了魏征的肩膀上。
“张良知道秦始皇的出巡路线?”
“怎么知道的?”
“说句难听的话,俺老程要是知道突厥可汗的行军路线,俺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活捉了他,你信不信?”
“这不是扯淡吗?”
旁边,尉迟恭也点点头:“就是太扯了,那可是秦始皇啊,他的出巡路线还提前泄露给张良?别说秦始皇了,就是杨广那么骚包,想要知道他的出巡路线,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魏征被问的哑口无言,他能说秦始皇脑子不好使,管不了手下,所以有人泄露了机密吗?
这时候房玄龄打了圆场:“也许是赵高想要弄死秦始皇,是他泄露了机密呢?”
程咬金嘿嘿一笑:“就喜欢你们这些人死鸭子嘴硬,让博主好好给你上一课!”
“博主,起来,干活了!”
这是的大秦的干货啊,提前透露一点,让你们开开眼,你们的历史观碎了没?明天,才是张良刺杀秦始皇中最弱智的地方,也是清朝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方。
大家觉得小作者说的好的,是你们想听的,给点支持啊!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北宋,
司马光黑着脸,指着天幕。
“难道非要张良跟秦始皇的心腹有勾结,才能知道秦始皇的巡游路线图?”
“这是看不起谁呢?”
“张良完全可以根据秦始皇的出巡路线,预测秦始皇去哪里,然后在必经之路上埋伏,懂不懂?”
周围人点点头,这次他们没有反对。
【我知道,对于路线图这点上,其实证据并不充分。】
【这里我也要批评一下清代学者了,你们是多看不起张良呢,人家是谋圣,根据智商来推测,是有很大概率可以预判到秦始皇的出巡路线的。】
【当然,清代学者也知道,这不能定死这件事,这也才是一个开胃菜而已。】
【接下来,就是清代学者发出了第三个灵魂拷问。】
【张良刺杀秦始皇,不符合军事常识。】
博浪沙,
秦始皇的车队快要到达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