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靠医术考科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靠医术考科举 第2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最有名的一位,是秦氏荣归故里的一位长者。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五十余岁的年纪便从官场上退了下来,可也闲不下来,便进了族学里教教书,当个夫子, 发挥一下余热。

这位夫子, 自己便是进士出身, 又为官多年,深谙官场与处世之道,他教出来的学生, 自然非比寻常。

在这位夫子执教的十多年里, 秦氏接连出了三位进士,十多位举人,可谓是风头无二, 名满江南。

然而花无百日红,又或者是, 秦氏积攒的气运一下用尽了。

自从这位老夫子过世之后,秦氏再请不到这样出色的老师了。

秦氏那些族老,不是没想过法子, 他们花了大价钱, 遍访名师, 可这世间的名师真正又有几人?

身上有进士功名的, 有几个愿意放下那大好前程, 去做学堂夫子的?

即便有, 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这桃溪镇上的秦家。

退而求其次, 倒是也曾请过一些举人,可举人与进士之间,差了那天堑般的一步,虽说也算饱学之士,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再重现像那位老夫子在世时的辉煌。

这一点,秦越倒是十分理解。

将秦氏族学比作企业的话,就十分容易明白了。

对于秦氏那位老夫子而言,秦氏族学是他家的企业,他是给自家干活,自然是费心费力,而且那些学生皆是他的小辈,他想如何训斥便如何训斥,学生不敢有一句怨言不说,就连那些家长也不敢有任何意见。

而外面聘请来的夫子,实则就是拿工资干活的员工,毕竟是给别人打工,第一原则肯定是不出差错。

教导学生之时,这些外聘的夫子也不能说不用心,可比起那位秦氏老夫子,积极性肯定是大不如人的。

而且,相比于那位长者,外面的夫子也肯定要束手束脚许多,毕竟那时候的秦氏正是风头正盛的时候,那些学生,可都是家里的小宝贝,一个个被养得心高气傲,对待夫子虽也遵循尊师重道那一套,可却不会如对待那位长者一般,发自内心的敬畏。

盛极而衰,本也是万物生长之定律。

秦氏一族,亦如此。

近几十年,秦氏族学只出过寥寥几位秀才,如今的学生,也越发惫懒,早不复当年的野望勃勃、刻苦勤奋,反倒是多了许多只会吃喝玩乐的小祖宗。

偶尔出现秦轩这样的少年秀才,已是极大的一桩喜事了。

也难怪秦放要费尽心思,为这个儿子如此筹谋。

甚至不惜费尽心思,用秦员外一家做他的垫脚石!

想到这里,秦越目光一沉。

作为一个学医的,秦越足够理性。可也正因为理性,他更明白自己想要为秦员外一家讨回公道,有多不容易。

秦放此人阴险谨慎,轻易抓不住他的把柄。

而秦轩若无意外,考中举人甚至进士,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一旦秦轩走上仕途,想要绊倒他,只会难上加难。

士农工商,其中横亘着的又何止是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代,有权有势的人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轻易要了普通人的性命。

秦越要想扳倒秦放父子,唯有一条路可以走。

那便是,千千万万读书人都向往之的……科举之路。

秦越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在现代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到了这大晋朝,摆在自己面前的竟还是这条路。

果然,无论古今,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只是,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与陷阱,想要成功到达彼岸,谈何容易。

最重要的是,秦越而今身在孝期,这近三年的时间就像是一把枷锁,将他牢牢困住,动弹不得。

而下一届乡试,就在下半年。

秦轩若是考中举人,那他便不再是白身了,运作得当的话,是直接可以做官的。

当然,以秦越对秦轩父子的浅薄了解,他们是决不会甘心止步于举人的,接下去的殿试,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眼看着秦轩一步一步踏上青云路,而自己却被困原地,止步不前,这种感觉,当真不爽。

但是秦越毕竟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迅速调整了心态。

三年时间,虽束缚了他,可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给了他休养生息的机会。

毕竟作为一个非原装的古人,以秦越而今的水平,哪怕给他机会去考试,只怕也是浪费名额。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笑到最后,才是胜者。不能急,绝对不能急。

一急,就容易出错。

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他们兄妹能够平安地度过这三年。

原本想低调的秦越,如今却非但不能低调,反倒是要将自己的名声打得越响越好。

那个过度神话的传言,如今反倒成了他的护命符。

毕竟,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名人,秦放父子便是想对他们兄妹三人下手,也得好好斟酌一番。可他若依旧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罗罗,死了便死了,又有什么人会在意呢?</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