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20章 老当益壮廉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最后廉颇愧疚之下,主动负荆请罪,上演一出将相和的好戏,两人从此成为刎颈之交。

“在与齐国接续作战过程中,廉颇的勇将威名逐步建立。”再加上蔺相如后期在秦王面前宁死都要拼命的架势,足可以看出蔺相如代表国内很多抗秦势力的心声,政治外交路线的不同让廉颇和蔺相如势同水火。

为此赵惠文王介入二人之间的矛盾,努力调和。

“并杀死栗腹,乐乘出兵五万攻代也取得了胜利,俘虏了卿秦。”

“赵孝成王派廉颇与乐乘领兵反击,其中廉颇出兵二十万在鄗城大败燕军。”

毫无疑问,廉颇是坚定的联秦派,他主张连横以实现东扩。

赵国军队在这位一代雄主的带领下,成为唯一能和秦国一较高下的硬核部队。

赵惠文王勉强同意,并由蔺相如陪同前往,廉颇领兵送至秦赵边境。

而楚怀王本人却始终未能回国,最后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

廉颇凭功被赐号信平君,授官假相国,个人威望达到巅峰。

赵惠文王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武力强大,涌现出廉颇、赵奢、平原君等很多杰出人才。

渑池之会后,秦国向南发展,攻下魏国、楚国等很多领土。

而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更是让列国诸侯震惊。

“不久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

与此同时,赵国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其经济实力不济的弱点完全暴露。

“廉颇与蔺相如均认为,如果不去赴会,则表明赵国孱弱。”

廉颇凭此战功被拜为上卿,跻身赵国军事决策层。

所以赵惠文王害怕重蹈覆辙,不敢会盟,最后经过大臣劝谏。

就在廉颇春风得意时,突然杀出了一个蔺相如。

对于蔺相如坐火箭式的上升,廉颇显然是不服的,经常在旁人面前口出不逊。

在渑池之会的近十年后,秦赵两国终于再次兵戎相见。

而赵惠文王则指挥廉颇、赵奢等向东,攻克齐国济西地区,此后廉颇又攻下魏国北部重镇安阳。

“白起采取诱敌出击、包围歼灭的方针,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列国震动。”

三道防线星罗棋布的横贯于长平整个地区,秦军在大将王龁的带领下,向第一道防线发起冲击,斩杀赵国前锋。

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宝玉,赵惠文王不忍割舍,但又需要向秦国解释。

赵括上位后完全改变廉颇坚守不出的战略部署,率领全军出击,而秦国则秘密启用白起为将。

“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于是就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

廉颇年轻时恰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此战虽然是廉颇第一次独立对外大规模作战,但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和军事才能。

“廉颇虽为将军,由于没有显赫战功,而且经常对门客表达对赵国的思念。”

利用秦军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等问题,采取避其锋芒,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的作战方针。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攻克魏国繁阳。”

“燕王为此召见昌国君乐闲,乐闲则认为,赵国是四面受敌的国家,赵国百姓都受过军事训练,不能进攻赵国。”

廉颇身为王室成员,受到尚武文化熏陶,对领兵治军几乎无师自通,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最终白起在长平之战围歼赵军,赵括本人被乱箭射死。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攻克魏国的防陵、安阳。”

在廉颇的指挥下,击退秦军无数次进攻,双方在丹河一线形成拉锯之势。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燕国大将乐毅率燕、赵、楚、韩、魏等五国联军伐齐,赵国派出廉颇领军配合乐毅。

“于是赵国派廉颇率军驰援,秦赵两军对战于长平。”

而赵军仓促应战,准备不足,接连败退,很快空仓岭防线陷落。

赵惠文王病逝,其子赵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

从背景上,蔺相如只是平民,而廉颇出身贵族。

早在二十年前,秦昭襄王与楚怀王面谈,就曾把后者扣留不放,当做人质,狮子大开口进行勒索,要求割地赎人。

“廉颇则率领赵军送到边境,与赵惠文王分别时表明。”

“就在秦赵两军相持之际,秦国丞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前往赵国实施反间计,散布秦国畏惧赵括,不怕廉颇的言论。”

“秦国在阏与之战失利后,返回进攻魏国几地,廉颇救援,亦是大败秦军。”

“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就在赵惠文王摩拳擦掌,准备与秦国争夺最后赢家时才发现,自己身边竟有一个巨大隐患——将相不和。

最终让两人冰释前嫌的还是幕后操盘手赵惠文王,并非出于所谓的脸面和愧疚。

他早年曾在缪贤门下做舍人,而缪贤恰恰与燕王交好,蔺相如又是他举荐的。

“赵惠文王十六年,为借机扩大战果,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

秦昭襄王以赵惠文王违背盟约为由,派兵进攻赵国重镇阏与,赵奢领兵救援大破秦军。

于是秦军使反间计,散布谣言,诬陷廉颇贪生怕死,让孝成王相信秦国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赵爆发阏与之战,赵惠文王召廉颇询问是否可以援救阏与。”

“栗腹回国后认为,赵国的壮丁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长大,可以进攻。”

这既是做给朝堂看,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更是做给赵惠文王看。

“赵孝成王四年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将,进攻上党,韩国上党的守将冯亭向赵国投降。”

“赵孝成王六年,由于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

四年后,秦国与赵国为争夺韩国上党郡爆发战争。

而蔺相如也不负所望,出色完成任务,上演了一出完璧归赵的好戏。

“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率军向东攻打齐国,并且摧毁其中一军。”

赵孝成王求胜心切,强行换掉廉颇,用赵括为将,带领二十万大军进驻长平。

蔺相如原本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机缘巧合被推举到赵国权力核心。

廉颇重新评估战场局势,决定改变策略,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

从资历方面,廉颇战功卓著,手握重兵。

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忌惮廉颇功高震主,提拔燕国降将乐乘,罢免廉颇军职。

此时的廉颇年逾八十,作为三朝元老,军功卓著。

尚在外领兵接到这一罢官命令,怒火冲天,调头攻打乐乘,乐乘出逃,廉颇也离开赵国。

此后廉颇先后辗转魏国、楚国,但都没有得到重用,再无所作为。

一无所有的廉颇靠接济勉强度日,不久在寿春抑郁而终。(本章完)<p>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25shuwu.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p>',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