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经过了几天的准备之后,第一批运输向欧洲的武器装备正式从澳大拉西亚装船。
这些武器装备将从澳大拉西亚经过印度洋,穿过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之后,直达法国南部海岸。为了保护这批武器装备,在印度洋海域,澳大拉西亚海军将随行保护。
而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将配合法国海军共同保护这些重要的武器装备。
根据和英法的约定,澳大拉西亚第一批士兵将在七月初乘坐船只前往欧洲。
经过和英法的友好协商,阿瑟也是很大度的。阿瑟承诺,将从七月开始,每两个月向欧洲运输20万军队,并且在12月到来之前,将澳大拉西亚远征军的数量保持在60万人左右。
英法也不傻,他们知道澳大拉西亚还控制着菲律宾和加里曼丹。
如果运输的是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军队,别说60万,哪怕160万,也只是作用并不大的炮灰罢了。
因此,在澳大拉西亚派遣军队的约定中,英法还特意提到了,远征军中的至少三分之一应该是澳大拉西亚人。
这也代表着,在12月份到来之前,澳大拉西亚至少要向欧洲派遣20万本土军队外加40万殖民地军队。
既然已经宣战了,阿瑟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6月10日,阿瑟签署了全国总动员令,宣布在澳大拉西亚全境范围内进行军事总动员。
在当天采访了阿瑟的外国媒体,也在时刻关注着澳大拉西亚的军事动员情况。
在颁布全国总动员令的当天,这些外国媒体惊恐的发现,澳大拉西亚各城市的征兵点已经进入爆满状态。
这代表着什么?澳大拉西亚人对于阿瑟的总动员令是无条件服从的。他们对于战争或许有着异议,但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的异议,就反对阿瑟所颁布的总动员令。
一家英国的小报纸,好奇的蹲守了悉尼城郊所设立的征兵点。
在第二天的报纸内容中,这家报社清楚的写道:“虽然英国人和澳大拉西亚人极其相似,但两者的民族信念却完全不同。
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阿瑟大帝的带领之下,澳大拉西亚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伟大的民族。
在澳大拉西亚皇帝阿瑟颁布总动员令的24小时之内,在悉尼的一处普通的征兵点,就有高达3.4万名民众报名。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征兵点在悉尼就有5个。这也代表着一项恐怖的数据,悉尼在24小时内报名参军的人数高达17万人左右。
除了澳大拉西亚人拥有令人佩服的民族信念之外,我们也不得不认同,他们对于他们皇帝阿瑟的信任,或许已经超过了上帝。”
因为包含了澳大拉西亚和阿瑟这样的重点词汇,再加上报纸上所刊登的非常夸张的数据和新颖的想法,让这家报社瞬间从英国的普通小报社挤身成为1936年度最著名的报社之一。
而这份报道也伴随着当天报纸的畅销,被传播到大英帝国的各大殖民地,甚至是欧洲各国乃至全世界。
在欧洲,一个词汇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那就是对澳大拉西亚皇帝冠以大帝的称谓,也就是阿瑟大帝。
这除了代表着人们对于阿瑟皇帝身份的认可之外,也代表着人们对于阿瑟在澳大拉西亚的成就的认可。
时隔多年,阿瑟再次成为英国民间炙手可热的人物。
再加上阿瑟在接受采访时所提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遗嘱,以及作为曾经的英国王室成员,保护英国民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等话语,让英国民众对阿瑟的好感也无限攀升。
再有着前段时间爱德华八世的衬托,如果阿瑟此时是英国国王,那阿瑟的威望将达到顶峰。
但可惜,阿瑟是地球另一端的澳大拉西亚的皇帝。英国民众只能对阿瑟保持着较高的好感度,并且惋惜阿瑟的父亲是维多利亚女王最小的儿子,王位继承权相较于爱德华七世已经落后很多。
甚至有不少的英国报社媒体发表了大胆的猜测。他们大胆的猜想,如果当时继承英国王位的是阿瑟,那么此时的大英帝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是延续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还是创造新的阿瑟时代,亦或者是在战争中失败,最终日不落帝国破灭呢?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p>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25shuwu.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p>',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