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谍影:命令与征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34章 ,国王的赠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834章 ,国王的赠与

五月二十五日。

张庸回到了英德县。随后回到韶关。

是开着三轮摩托车,带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回来的。很潇洒。很拉风。

就是屁股癫的有点痛。一路上道路情况都很糟糕。

幸好,三轮摩托车勉强能通过。

“报告!”

刚刚回到第四战区,就被参谋告知,余汉谋着急找他。

于是开着三轮摩托,突突突的来到战区长官部。

接到通报的余汉谋从里面快步出来。满脸堆笑。

“少龙啊,你终于回来了。”

“余长官,有事?”

“没事,没事……”

“既然没事,那我回去长沙了。”

“有,有,有点小事……”

“说吧。我们又不是外人。你难道是要我帮你做媒人,娶小老婆?”

“不是,不是,是第四军,能不能参加评选……”

“第四军?”

“对,对,就是第四军。”

“能。”

“真的?”

“当然。只要你们自己有意愿,都可以参加评选。”

“那就太好了。那就太好了。”

“但是,你们要想好了,这个评选,是要实战的。你们要自己规划好,准备向哪里发起攻击,怎么展现第四军的战斗力。有个初步规划以后,再报告给我。”

“明白,明白。”

余汉谋非常高兴。

这个第四军,算是粤军残存的苗子。

虽然已经被黄埔系渗透。但是,目前来说,也只有它做代表了。

张庸也希望第四军能够表现良好。

毕竟是当年的北伐铁军。红党那边,一大票人都是出自这个第四军。

就连后来红党改编,也选择了新四军作为番号。可见对它感情之深。

然而,没有红党的第四军,已经失去灵魂。

之前在万家岭战斗中,第四军的表现并不好。远不如74军。

可以参加评选。

但是想要脱颖而出。显然是有难度的。

他张庸可不看你有什么历史渊源。说什么都不好使。能打仗才是王牌。

上火车。

回长沙。

又是烧煤的火车,速度超慢,晃晃荡荡……

一不小心,就有煤灰落在脸上,不经意的触碰到,脸颊顿时就变黑了。

哪怕是苏晚晴这么漂亮的姑娘,也是无法避免的。

“哐哐……”

“哐哐……”

好不容易才回到长沙。

感觉好困。

昏昏入睡。

怀疑是吸入了太多的煤灰,以致一氧化碳中毒……

虞牧歌已经在车站等候。

将美丽的哑巴姑娘接走。

从现在开始,眼巴巴望穿秋水的姑娘,又增加一位……

“报告!”

九战区的参谋也到了。

显然,刘峙也在等他。

“张!”

“张!”

然而,有人风风火火的冒出来。

不是别人。就是凯瑟琳。旁边还有狄更斯。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人。

张庸现在也会察言观色了。一眼就看出来,那个中年人,才是话事人。

想起之前的那个英国勋爵,叫什么来着?

忘记了。但是对他张庸非常不友好。张庸不希望看到他。

“什么事?”

张庸神情漠然。无动于衷。

对方越是着急。他就越是波澜不惊。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

现在着急的是英国人。

我们华夏虽然丢失了半壁江山。但是,我们不会亡国。

日寇已经没有余力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双方在僵持。但是,你们英国人就不好说了。

独力难支。

说不定会被德国人吃掉啊!

现在的德国人攻势,比一战时候可是凌厉多了。

“张,我们可以单独说话吗?”

“当然。”

张庸摆摆手。示意到旁边的房屋。

火车站旁边也有很多空房屋。随便找一个,就是他张庸的会客厅。

进入。

坐下。

气氛很严肃的样子。

狄更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一份文件。

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英语。很多单词的长度都在十个字母以上。张庸顿时头晕。

他有日语、德语、俄语、法语外挂,但就是没有英语。

日常交流没什么问题。但是看文件,尤其是正式的文件,顿时就抓瞎。

再次感觉到考六级的时候被阅读理解支配的恐惧。

有一大半单词都是不认识的。

完蛋……

系统,我要英语外挂……

然而,系统没有回应。

只好作罢。

装模作样的翻了翻,发现总共有七页。最后一页的右下角,盖着一个小狮子的印章。

嗯,好像是英国皇室的印章?

也不知道真假。即使是假的,他也不会分辨啊……

何况,还有七页那么多。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包含了多少的内容。也太夸张了……

“对不起,看不懂。”

只好老老实实的承认。

这才叫光棍。

丑话说在前。

我事先说好了。我看不懂。

如果你们蒙我,我以后是不会承认的。说翻脸就翻脸。

“我们在印度给你一块地。”

“什么?”

“我们在印度给你划了一块私人领地。面积大约一千七百英亩。”

“等等!”

张庸需要消化一下。

对方居然给自己一块地?还有1700英亩?

系统,帮忙转换一下单位……

【大约6.88平方公里】

咦?

系统还真的有反应?

1700英亩,原来是大约7平方公里啊!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作为私人领地,似乎可以修建很多城堡了。

搞几个种植园,好像也可以。

问题是,它是在印度啊!是鞭长莫及的地方啊!

“你想要知道什么信息?”

“在什么位置?”

“兰姆伽附近。你之前提到过的。”

“哦。是荒地吗?”

“当然不是。是农业用地。种玉米的。这是我们一个月前拍摄的相片。”

狄更斯又拿出很多相片。

张庸一张一直的仔细看。

果然,都是玉米地。看起来似乎也挺平坦的。

不是山区丘陵,也不是荒芜贫瘠的垃圾土地。

但是!

注意这个但是!

它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

相对干旱。只能种玉米。

或者是土豆、红薯等等。都是耐旱作物。

水稻什么的,是不可能的。甚至,连种植小麦都比较费劲。

印度人的骚操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施肥,什么轮作,什么翻耕,基本不存在的。

种子撒下去以后,有时间除除草,就已经是非常勤劳了。

其他的,都是听天由命。

也就是比非洲黑叔叔勤劳那么一点点。

会偶尔除除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