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1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梅殷会产生这种想法,再正常不过。

毕竟,除了这些之外,别的上面他也想不了太多。

不论他怎么想,都绝对想不到,老朱这家伙,居然也开了挂,有着一个模拟器。

能够通过模拟器别人的人生,看到未来。

而他,如今已经被老朱用模拟器观看了一番。

发现了他很多的秘密……

朱元璋在这里看了很久,也问了没不少的关于蒸汽机,还有蒸汽火车的设想……

要不是老朱在离开双水村之前,又去看了宁国公主和果果,在这里吃了顿饭。

“陛下,清丈田亩是一件好事儿,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完全省了他这一步。

朱元璋摇了摇头。

不过,别管怎么说,梅殷此时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朱元璋全都一一摇头进行了否决。

接下来,梅殷那边就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给放到了制造蒸汽火车,以及制造和改良蒸汽机上面。

“咯咯……”

“韩宜可这家伙,倒是有些才能。

不敢贸然开口。

而且,还要明白他们的田是上等田,还是下等田。

很容易就会引发巨大动荡。

不然的话,这么贸然行事,肯定效果不好。

接下来,朱元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刘先生,你说了这么多,怎么忘记了令郎?咱觉得,令郎就很可以。

并培养出诸多,在清丈田亩上有着足够经验的人才……

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开怀。

宁国公主笑了起来。

梅殷闻言,跟着笑了起来。

在一地取得胜利之后,再逐渐的铺展开……”

此人有能力,而且不畏权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梅殷弄出来的那算数书,非常精妙。

琏儿他不知变通,做事不行,难以担当大任。

听到朱元璋所说的这话后,在刘伯温身边侍立的刘琏,神色不由的动了动。

听到朱元璋说出这话,刘伯温的心咯噔一下,直接沉入到了谷底。

是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有一个好的开始,打好了样,接下来在别的地方才好好推行开展。

依旧是国之根本。

进行调兵遣将,或者是收取赋税之时,都能够更加的准确,做到心中有数……

光武帝刘秀,这个在史书之上,被许多人大夸特夸的人,能取得了天下,却清丈不了田亩。

咱看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那刘先生,觉得该派谁前去担当重任才好?这等事情,非果敢坚毅之辈,只是难以做到。”

这样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大规模的动荡。

土地隐匿的问题,倒是没有那么严重。

哪能想得到,父皇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夫君我弄出来的这东西不简单。

皇帝不开口,他这里也不好多说什么。

人常说,门里出身,强人三分。

但是,还不足以担当此人大任。”

生怕皇帝会点了自己家儿子,让自己家儿子前去做这事儿。

对于清丈田亩,刘伯温自然是支持的。

好好的给众人开开眼!同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父皇他敢不重视吗?不重视的话,他就不怕夫君死谏他?”

国子学的众多学子,现在的数学水平,那是突飞猛进。

宁国公主的话显然是玩笑话。

如此也好,这样的话,接下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显得更加的顺畅了。

从而获得老朱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开始铺设铁路。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清丈田亩,依旧是头等的大事。

最为重要的,还是蒸汽火车这份,轻易的就说动了朱元璋。

但是到了今后,进行推广之时,还是需要老朱点头,以及给出大力的支持方才可以。

听到刘伯温如此说,朱元璋倒也没有什么意外。

政务是真的多。

经过一两个月时间的磨合,他这边,已经是逐渐的习惯了废掉丞相和中书省之后的日子。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有多少人会反对!而朱元璋现在准备开始着手清丈田亩,一方面是他觉得,胡惟庸以及丞相制度,已经被废。

那就依照刘先生之所言,先从一个省开始清丈田亩。

如此,一来有足足的人手可供使用。

而经过了之前的空印案,还有修建中都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元璋自然而然是要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

他为刘先生你的长子,自幼我得刘先生教诲。

让老朱知道,这蒸汽火车到底有多好用。

而在把这事情给处理的差不多,一切都进入到正轨之后。

“想不到,是父皇这样开明的人,我还以为,想要让他同意这事情,今后必然还要费很多的功夫。

显得很是亲昵。

但是自己家标儿,只怕会扛不住。

还得是刘先生,考虑的就是深远!想的就是多!幸好咱将刘先生给喊过来了,没有贸然行动。

各方面都要明确。

令郎跟在刘先生身边,自然而然便和其余人不一样。

梅殷都觉得,朱元璋这次过来,根本没有别的事,就是专门过来看蒸汽机的。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这清丈田亩的事儿,到底有多难办。

只怕,有很多人都会反对这事。

听了刘伯温,所说出来的话后,朱元璋露出笑容,连连点头。

甚至于,早在一开始的时候,清丈田亩这事,都是他给皇帝提的。

可在朱元璋看来,这土地依旧是重中之重。

只是这个时候,他爹和皇帝都在。

“不过,臣觉得清丈田亩这事,牵扯的人太多,涉及到的利益也同样太大,不能够操之过急。

哪怕是他现在,颇有家资,想要凭借个人的能力来修建这些,也根本不可能。

是必须要做的!

闹出诸多的乱子。

能把事情给做了。

“刘先生,咱准备清丈田亩了。在全国范围进行,刘先生以为如何?”

已经在国子学里,进行大力的推广。

一个弄不好就会弄得一地鸡毛。

就算真的出乱子,也只出在一个行省,不会期待到其余行省。

这个时候皇帝问起他,他自然不可能会说别的。

绝大多数大明的百姓,还是要依靠土地,来种获取粮食,获取生存的物资。

北面则不同。

这事儿,可真不好办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